体悟三“精”,让阅读教学的表达本位悄然落地
——以《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的教学为例

2018-02-26 07:23江苏沛县安国镇前王庄小学221616张中娟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自然段文本课文

江苏沛县安国镇前王庄小学(221616) 张中娟

《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是苏教版四上一篇叙事性文本,生动再现了作者给江主席献花的经过,表达了自己的自豪、兴奋之情。作为一篇典型的叙事性文本,这篇课文究竟可以开掘出哪些教学价值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刻领悟、迁移运用呢?

一、依循思路,洞察作者结构设置的“精巧”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整体性把握文本、梳理文本内在结构的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但这的确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课文思考练习题中“按照段意给课文分段”的要求,就是基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把握课文进行初步训练目的设置的。如果教师直接出示段意,组织学生自主分段,这样的训练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鉴于此,教师着力引领学生探寻事情发展的内在规律,课文第七自然段“董伯伯微笑着向我点了点头”和第八自然段开篇“……,欢迎的队伍立刻沸腾起来”之间就存在着描写镜头的切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认真浏览课文,看看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让你感觉到作者描写的画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场景后,认识到这两个自然段就是将描写的画面从作者与董伯伯之间的对话转移到了对中央代表团到来情景的描写上,自然将文本的内容实现了从“献花前”到“献花时”的过渡。如此一来,教师再相机出示课后题中的段意,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划分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生硬地死抓段意不放,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作者描写的视角上,通过对鲜活画面的感知,洞察作者描写内容的转换,顺势而下,巧妙而自然地关注了文本的结构,让学生初步尝试了对文本的整体性感知。

二、依托中心,明确作者内容选择的“精妙”

作为一篇不错的例文,这篇课文在内容的选择上可谓精确而合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洞察感知中体悟作者内容选择的表达智慧。

教学中,教师首先从课文题目中的“献花”二字着手,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课文真正描写“献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学生在快速浏览后,不难发现课文的9、10自然段中与课题直接相关。教师相机拓展学生思维:那课文的其他文字又都写了些什么呢?这些内容不是描写直接“献花”的过程,那与“献花”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在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中进行概括,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选择的内容,不仅与课文的题目紧密相关,同时也更能体现作者作为香港二百多万青少年的代表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之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从课题中的中心词语出发,不仅明确了作者写了什么,更洞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为学生写作实践的内容选择提供了极好的示范,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三、聚焦细节,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

写事离不开人,写人就不能脱离细节。这篇课文将这一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将教学的关键点放置在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上,一方面依托文本的细节描写,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学生深度品析、揣摩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如在教学“献花”的第10自然段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文本细读,并提出这样的问题:1.用直线划出描写作者的语句,从中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江主席的语句,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江主席?在交流中,教师先从表示作者的“献”“踮”“吻”“依偎”等动词,感受作者对江主席无比爱戴和不舍之情,更深入感受香港青少年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自豪和兴奋。其次,教师引领学生紧扣江主席的动作,感受江主席的慈爱以及对青少年的关爱。最后,教师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个人物的,是不是先集中笔墨写我,再写江主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是相互交叉的,人物之间的行为是互动的,并且在描写动作的同时,也很注重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学生从人物描写的细节入手,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在深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的感知文本的表达智慧,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自然段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秋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