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215021) 朱嘉怡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塑造了盘古这个创世大神由苏醒到开天辟地,到临终倒下的波澜壮阔的一生。盘古在黑暗中醒来,都留下了一个青山绿水的美丽世界。盘古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甘于奉献、坚韧勇敢的品质。本文从《开天辟地》一文出发,从理解内容到语言表达,再到情感品悟,带领学生体会盘古的牺牲与奉献,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开天辟地》作为中国传统传世神话的代表,历来为名家所重视,笔者以色彩的对比,带领学生领会盘古开天辟地的重要意义。
教学片段一:
师:请从课文中找一找,盘古沉睡时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会联想到哪些颜色?使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生:文章中说,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周围黑乎乎一片,所以我想到的是黑色。
师:黑色让人想到什么?在哪篇神话中也出现过?
生:黑色让人感觉很压抑,绝望,《普罗米修斯盗火》中也出现过,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
师:看,前后课文联系起来,我们对黑暗有了更深的理解。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生:我看见天空的蓝、河水的清,电闪雷鸣的金色。生:我看见山脉森林的郁郁苍苍。
师:说得真好,由黑暗到五颜六色,这美丽的世界正是盘古给我们留下的。那么此时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呢?
生:我想对盘古表达我的敬意,谢谢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这样美丽的世界。
生:我想表达我对盘古的崇拜,他创造了这美好的世界,真是不容易。
《开天辟地》一文见证了世间万物由无到有的过程,由黑色的了无生息,到最终的雨露甘霖,体现的正是盘古的奉献与牺牲。
在《开天辟地》一课中,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读促讲,展现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体验。
在第一遍朗读中,学生已经可以初步感受到盘古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他们心目中了不起的神。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感,对于人物形象的体会,有自己的敏感性。但怎样将感性的认识外化为理性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在第二遍朗读过程中,我明确要求学生划出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动作,标注出体现时间的字词。于是“左手持凿,右手握斧”,面对黑暗,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一万八千年的时间,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换成以日为单位计时,学生纷纷感叹时间太久,并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盘古坚毅的品质。
在第三、四遍的朗读过程中,我利用同理心,进一步引导孩子,解放双手,边读边做一做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动作,此时学生变得异常严肃,仿佛自己真的撑在天和地之间,对盘古开天地时的坚持发出由衷的赞叹,此时的朗读,已由文字进入人物,孩子沉浸在盘古几万年的付出中,动情不已。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对本文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设置在读懂这一篇神话故事,更需要能够透过这一篇故事,把握中国神话的一些特征与共同点,掌握神话课文的阅读方法。
为之,我找来学生学习过的《沉香救母》、《女娲造人》,同时与提前上过的《普罗米修斯盗火》进行比较阅读,请学生从人物设置、过程经历以及故事结局三个方面着手,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很快发现,在中国神话中,故事的主人公通常只有一个,且几乎没有缺点,而在西方神话中,每一个故事都有错综复杂的人物谱系,有更多的喜怒哀乐,人类的情感。在呈现的几篇故事中,东西方神话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好人最终收获一个幸福的结局。为此,我询问学生,这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是一个偶然现象吗?学生好奇心大发,努力回想自己所听过的故事,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个神话其实是人们表达自己对正义的坚持和认可!”“这些神话故事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至此,感性的神话故事,延绵出理性的思考,让趣味的语文课堂,氤氲着人性的美好。
神话,记录着神的故事,却千百年在人间流传。即使是一个人的史诗,也告诉人们正义得到弘扬,奉献被人类牢记,在孩子心中埋下善良的种子。重视神话故事的教学,让孩子学会真善美,让语文课堂被爱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