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 月
学生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同需求。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明确了学生学习各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凝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体现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这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余文森教授认为,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积极倡导有高阶思维的教学。高中政治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策略的研究,对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形态上追求“活动型”,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它立足于学生政治认同的塑造、科学精神的培养、法治意识的培育、公共参与能力的提升,力求促使学生朝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方向健康发展。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为目的,围绕项目任务,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进而逐步习得知识、提高学科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学什么:项目式学习关注的是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二是为什么学:项目式学习解决的是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三是怎么学:项目式学习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以用促学,在用中学;四是学得如何: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将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笔者在研究项目式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案例:
【项目名称】从治理县城拥堵看政府权力的运行
【项目背景】
(一)社会背景
曹县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多,主要干道少,道路不通畅的问题,一直是影响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县委、县政府实施了“畅通曹县行动”,总投资11.2亿元,对23条、长41.85公里的道路进行新建、翻修和改造,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打通城市“主动脉”,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了保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道路建设任务,道路建设单位上足人员和机械,加班加点抢进度,一刻不停忙施工。但是,一些因道路新建需要拆迁的住户们漫天要价,当起了“钉子户”,使工程不能如期完成;因为道路翻修、改造造成个别道路拥堵严重,有些居民也有一些不理性的言行。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冲突时,总会有一些不理智的声音出现。公民只有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才会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从而理性看待政府的权力运行。
(二)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三)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共有两课内容。第三课是“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介绍了政府的性质、职能和责任;第四课是“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介绍了依法行政和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内容。
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以项目为主线,对政府知识进行整合具有可行性。对于政府在治理拥堵问题上做的工作,研究方式多样,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项目任务】
第一,通过对曹县县城拥堵问题的讨论和整改方案的提出,理解政府的性质、职能和责任,并认识到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政府是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决策的,进而信任政府,增强政治认同感。
第二,通过对县城拥堵问题的调研和参与拥堵问题的整治,能理性地看待政府的一些行政行为,能处理好公民和政府的关系,进而增强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项目流程】
1. 在明确了本项目的学习意义和项目任务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课下活动和课上活动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2. 规划好项目学习的进度,包括课上和课下的具体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常规课时是4课时,项目式学习课上学习时间还是规划为4课时。第1课时,理论学习,完成“预习案”;第2-3课时,展示交流;第4课时,总结评价巩固。课下学习主要是课前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走访、制作课件等,课后撰写小论文、制作展板、复习巩固、拓展学习等。
(二)成立项目组
把班级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分组时采取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适当调配的方式,尽量异质同组,让学生之间有互补性。
(三)展开探究学习
第一环节:拆解项目,确立基本问题。围绕“县城拥堵问题”,笔者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确立了5个问题:1.面对“拥堵问题”,政府为何责无旁贷?2.解决“拥堵问题”,政府是如何作为的?3.产生“拥堵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居民对政府治理“拥堵问题”的质疑主要有哪些?4.你对“拥堵问题”的治理有哪些建议?5.在治理“拥堵问题”中如何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第二环节:理论学习,完成预习案。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等基本知识,做好知识准备。
专家指出,开设“单元教学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为:先进行“前建构”,再到局部的深入研究,然后形成整体认识,最后通过反思形成“后建构”。这种课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关键学科能力的培养,把隐藏在显性数学知识背后的隐性知识挖掘、抽取出来。譬如,“分式”单元教学课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分式?学习分式的哪些内容?我们如何学习分式内容?
第三环节: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这一环节需要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走访居民,填写前期调研报告,梳理“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政府做的工作和遇到的困难,形成对“政府治理拥堵问题”的态度性评价。同时,可上网查阅其他县城政府治理拥堵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初步形成自己对治理拥堵问题的一些建议。
第四环节:课上展示交流。由于这个项目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跨度大,课上展示计划2课时。课上让每个小组都完整地把项目的5个基本问题方面的探究成果都进行展示,形成对“县城拥堵问题”的整体性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先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再由教师点评。展示的形式可以是PPT进行讲解,也可以用演讲、小品等形式呈现。
(四)知识建构,巩固训练
1.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2.完成巩固案,教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3.选择1-2个新情境,重点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
通过对项目式学习理论的学习和在教学中的实践,笔者总结提炼了项目式学习的步骤和策略。
第一,确定项目任务。选择项目任务是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在确定项目任务之前,教师应该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学习者进行分析,选择的项目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学习者特定的先行知识和最近发展区;其次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分析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最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因为项目式学习涉及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跨课时的,甚至是跨学科的,所以要分析该项目可能涉及知识点,要找到项目和知识的衔接点。
第二,制定任务规划。任务规划需要围绕项目任务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具体、细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要确定驱动型问题。驱动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前期的调查研究及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是不是符合项目本身的理论逻辑,是不是指向核心概念,是不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值不值得探究,能不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其次,要规划好项目学习的进度和课时安排。每一课时完成的学习内容制作成进度表;课前的调研要具体到时间、地点;小组分工和小组内的分工,教师也要指导到位。再次,对成果展示的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也要做好规划。
第三,分组调查研讨。在自愿的基础上,8人左右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微调,尽量做到异质分组,合理搭配。小组任务可以完全一样,也可以根据任务的分解,承担任务的一部分。每个小组都要制定任务计划书,内容应该包括项目名称、小组成员、项目内容及人物任务分配、项目成果等。
第四,成果展示交流。在制订项目计划时就应该明确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提案、建议、调查报告或者单元学习成果展。在课上进行分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师生进行评价,一般是1-2课时的时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过程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总结本项目探究的主题。
第五,总结评价反思。总结评价环节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建构,对调研过程和展示过程进行整体评价,同时对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探究不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和概括。最后还要利用纸笔测试进行巩固训练,有的单元根据情况还可以选取1-3个情境材料进行迁移能力的训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充分利用时可以收效甚好,也可能因方法应用不当而收效甚微。笔者在运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在项目式学习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项目设计要基于单元或基于主题。项目式教学特别强调整体性,要求学生“完整地、整体地研读学习内容”,特别强调学生要“就某一话题、某一成果或某一任务进行整体性展示”。如果为了一节课能完成展示,内容还只是涉及教材一框题的内容,对涉及的其他知识避而不谈,是不符合项目式学习的理念的。所以项目设计时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单元教学或主题教学是比较好的策略。
第二,从学校层面要加强社会实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项目式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个大难题,即如果每个学科都进行项目式学习,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学生和教师的大量时间,需要学生去实地调研、亲身实践。在高中课程设置中有专门的14个学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需要学生花费课外时间去完成。如果不进行整合,学生的社会实践任务就会叠加、重复,占用大量的时间,在当前高考的压力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第三,教师理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在项目式学习实践中,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角色的定位。教师已经习惯于“讲授”而非“引导”;已经习惯于依据教材,不敢也不会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不习惯也不会设计项目。所以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
第四,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是“接受”式、被动地学习,一下子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激励、鞭策。通过项目式学习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五,评价方式要改变。原来传统的课堂主要是运用纸笔测试、巩固训练等终结性评价方式。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要多元,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不仅要对选题、活动进行评价,还要对结果、作品进行评价;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生评、组评等。
(作者单位:曹县第一中学,山东菏泽 274400)
(编辑:李延旭 校对:高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