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明 邵德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江苏分行始终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惠民生、添动能、强供给、补短板”,全力支持江苏乡村、农业现代化和美丽家园建设。五年来,已累计向全省13个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投放2273亿元,目前贷款余额达1544亿元,较2012年底翻了两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农发行江苏分行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以特色小镇、棚户区改造、人居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项目为支点,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紫砂文化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更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扬紫砂文化,该行贷款3.5亿元,为紫砂文化发源地宜兴市丁蜀镇打造美丽陶都提供了金融支撑。目前,已在全省先后投放贷款25.1亿元,分别支持了丁蜀陶瓷、东海水晶、吕四仙渔等5个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支持棚户区改造。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对接全省棚改计划,主动作为。2015年以来,已先后向棚改领域授信800.5亿元,支持新建安置房665万平米,购买商品房7万套,惠及人口45.51万。其中南通市棚户区改造四期工程授信120亿元,是当时全系统单体贷款额度最大的棚改项目,成为国家住建部的样本工程。
支持人居环境改善。农发行江苏省分行以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为己任,支持打造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五年来,先后投放贷款103亿元,支持常熟市农村污水治理、丹阳市界牌镇人居环境改善、南通市唐闸古镇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项目17个,为全省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南京市黄龙岘,该行提供贷款3亿元,支持当地将乡村旅游开发和古村镇保护有机融合,助力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则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创新思维,将金融视野投向现代农业科技载体和平台的打造,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创新支持“院企联办”和“基地+科研院所”等模式,在省内建成了一批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在淮安国家现代农业生态园,通过支持当地土地流转,建设高效农田,在160亩土地上建成了80个智能温室,搭建起农业创新的孵化器、加速器。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还投放2亿元贷款,支持建设南通市港闸高效生态产业园,每年可为70万居民提供近14000吨绿色、优质、无公害的新鲜蔬菜,配送360万份营养餐。除此之外,还发放2000万元农业科技贷款,帮助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建成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助推我国优质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和推广。
大力支持农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全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模经营。业务开办三年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先后投放贷款近10亿元,支持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21万亩,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创新设计出“债贷投”结合的泰州模式,将原本需要20年完成的新建20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任务缩短至5年内收官。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生产+加工+科技”的全产业链组织方式,积极推动全省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和全链条增值。投放贷款7亿元支持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建设,将良种繁育、产业孵化、科技研发以及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实现了一二三产的精密相连和一体推进。
为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多管齐下,着力补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短板。
补齐水利建设短板。主动参与江苏“清水工程”和“水美乡村”创建工作,先后支持水环境治理项目146个,投放贷款615亿元。在常州经济开发区水系整治项目中,投放50亿元贷款为当地城乡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60亿元的淮安白马湖水系整治项目和30亿元的如皋市水系综合整治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补齐流通体系建设短板。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支持以333、353等省道为代表的农村路网建设,项目建成后既方便了当地农民出行,又打通了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投放1亿元贷款建成的徐州沙集农民网商物流中心,助力当地实现了电子商务和农村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五年来累计支持建设农副产品物流市场项目7个。
补齐融资难融资贵短板。在加大贷款投入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重点建设基金的撬动作用,引导低成本社会资金支持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放基金134.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709亿元,降低融资成本近53亿元。投贷支持的江苏中洋集团珍稀鱼类保护和规模化养殖项目,每年可深加工高档水产品3800吨,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遥看一色海天处,正是轻舟破浪时。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发行江苏分行将在江苏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先锋模范银行作用,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