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伟/江苏省宝应县副县长
宝应名片
国家生态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
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农村“三资”管理国家示范县
近年来,宝应县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基本遵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促增收。一是布局上调特做大。以宝应农业“四水”及生态有机特色为基础,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环城设施农业示范区、运西有机农业核心区、东荡水生蔬菜出口示范区、西湖特种水产特色区、南部生态养殖集中区、腰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等特色区域,加快推进全县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进程。二是品质上调高做优。继续在提升农业品质上下功夫,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注重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品牌打造。在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地标蔬菜和品牌农产品上求突破,打造“一主三特”品牌,即做大做响“宝
应湖”牌水产品、“荷仙”牌水生蔬菜、“湖西岛”牌有机农产品、“宝粮”牌粮食系列。强化精深加工。加强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冷链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提升农业附加值。三是就业上调近做活。目前农民就业基本两条路,一个是外出务工,一个是在家务农。前者远离亲人,后者增收难度加大。让农民增收致富,必须在就业上积极作为。一方面,帮助农民就近就业。结合宝应县产业实际,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重点发展山阳羽绒家纺、小官庄圣诞工艺礼品、鲁垛乱针刺绣、曹甸教玩具、望直港汽车配件、射阳湖荷藕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支持农民在家创业。以“两创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有想法、有条件的农民返乡创业。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创办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广藕田、稻田套养小龙虾等新型养殖模式,建设钢架连体大棚种植时令蔬菜、水果,实现发家致富。
发展新型业态促增收。一是做强农村电商。加大农村淘宝建设力度,做大做强U宜佳、田田圈等本土电商平台,实现龙头企业与重点镇村全覆盖,引导宝粮、荷仙、水仙等龙头企业积极与阿里巴巴、苏宁、1号店等电商大平台合作。二是做大外向型农业。以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荷藕出口企业加快产品改造升级,争取自主出口权,巩固传统市场,培植新出口企业、新产品和新市场。扩大羽绒制品、通心粉等出口额,促进出口创汇稳定增长。鼓励龙头企业境外投资,支持龙头企业境外展销,推进开放型农业“两翼齐飞”。三是做优休闲农业。抓住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及S331南移有利时机,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拓展农业功能,把田园风光与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发展一批农家乐,打造一批农业休闲景点,策划一批农业精品线路,尽快创成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点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形成集自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农村产业模式。
补齐扶贫短板促增收。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靠实帮扶举措、落实帮扶责任,确保扶贫增收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一是扶持就业创业。实施就业援助工程,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展“户企结对”等方式,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确保“一人一岗、一户不漏”。进一步完善创业咨询、培训服务,引导推动支持更多有劳动能力、有创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及其他服务产业项目。二是强化政策保障。一方面做好“加法”。从2017年1月起,将全县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585元/月,同时将原来不在低保范围的,提标后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农户,依法定程序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另一方面做好“减法”。对低收入农户的水费、电费、有线电视费、新农合保险费、子女就学费用以及创业贷款利息进行减免,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三是创新工作举措。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股权给低收入农户,增加股权收益。借鉴外地成熟做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探索光伏发电扶贫。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扶贫资金、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避免低收入农户因意外、疾病和伤残等返贫。
强化组织推动促增收。一是抓实农业项目。农业项目是农业调结构的关键。着力办好“4.17”、荷藕节、秋季农业招商等重点招商推介活动,全力抓招商、攻项目,真正引进和实施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基地型、龙头型、补链型项目。二是考实工作成效。进一步完善优化农业农村考核体系,强化激励引导,按照“重点突出、体现导向、便于操作”的原则,加大“三农”工作的考核力度,引导基层重视农业、投身农业,激发“三农”条线同志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因村施策,对没有资源、没有区位优势的经济薄弱村,继续采取物业帮扶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进一步加大基层阵地建设,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确保选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专项整顿,组织开展村党书记培训,着力提升村支部书记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崔立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