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淼,张国方,宋景芬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17年,中国整车销量达到2 887.89万辆[1],再次创出历史新高,然而增长率仅为3.04%,为近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将逐年降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18年中国整车销量将为3%左右[2],与图1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情况很难再出现。此时,汽车企业竞争时关注的问题开始转向行业内部,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服务战、促销大战将会变得屡见不鲜。
图1 2008-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
其次,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钢铁原油煤炭铜等大宗商品,从2016年开始都逐渐摆脱了通缩周期,价格也开始慢慢上升。如2016年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3]BPI为661,到了2018年3月22日BPI为946,上涨了近43%。而汽车生产的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将会给汽车企业带来成本的上升,而在汽车市场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很难对汽车进行涨价,在价格不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的利润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制约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
中国的汽车企业除了自身面临的困境外,还面临着很多外部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上升,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5万辆,同比增长45%[4],如果电池储能技术能够取得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飞速增长。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军汽车行业,如百度和谷歌的无人车,特斯拉公司的电动车,以及滴滴出行带来的汽车资源共享,都会给传统的汽车企业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中国汽车销量放缓,汽车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竞争者进入等挑战,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如何提高竞争力,弥补自身的短板,提升自身的优势,是每个汽车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销量,研发投入以及财务数据对中国主要的上市汽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给出中国上市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排名,能够让汽车企业知道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应变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3个重要的模型[5]:其中包括企业价值链模型、竞争力模型和国家“钻石”模型。价值链模型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由设计、生产、营销、交付和支持产品等一系列的活动集合而成。竞争力模型是指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新的竞争对手入侵,买方议价能力,卖方溢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已经和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国家“钻石”模型是指一个国家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撑,以及企业的竞争战略等。
企业竞争力[6]是指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的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向市场提供服务或产品,并且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的生产或工作的效率。研究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就是要研究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研发能力,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才,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同时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还体现在企业的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上,其实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企业效益。更好的企业效益才能有资源去做好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企业竞争力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企业与国家的关系等;第二个因素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土地资源等;第三个因素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能力,如企业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等;第四个因素是指企业不受资源束缚的却能够转化为资源的能力,如研发能力,创意创新等。
企业竞争力具有内在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点[7],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时,可以将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性尽量显性化,使比较复杂的指标变成可以量化的指标,以便于分析。在评价企业的竞争力时,一般有3种方法,分别是: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和内涵解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企业最表面,最易感知的数据由浅入深的去分析企业更为内在的竞争力影响因素。对比差距法是指选取对竞争力影响比较大的几个重要指标,然后选取几个企业,将这几个企业的重要指标进行对比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力。内涵解析法是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于难以定量的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量化从而分析企业的竞争力。笔者选取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笔者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8],可以将这一思想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设有p个变量x1,x2,…,xp,且每个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均值为0,标准差均为1。现可以将原有变量用k(k
x1=a11f1+a12f2+a13f3+…+a1kfk+ε1
x2=a21f1+a22f2+a23f3+…+a2kfk+ε2
⋮
xp=ap1f1+ap2f2+ap3f3+…+apkfk+εp
(1)
式(1)为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也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X=AF+ε。其中F称为因子,由于出现在每个原有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因此又被称为公共因子,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表示原有变量在公共因子上的载荷。ε称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独立于F。在实际的计算中,通常选取几个方差相对较大的主成分,以便让问题简化。
在选取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将企业竞争力的特征作为参考,并依据科学性、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能够反映出企业竞争力的财务指标,并将选出的财务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制成评价体系。然而财务指标只能反映短期的企业竞争力,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企业竞争力,除财务指标以外,还选取了其他非财务的评价指标,如汽车企业国内整车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研发投入等。
参考以往的研究[9],选取指标选取率比较大的指标,如表1所示,反映企业规模能力的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利润总额;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非财务指标选取了汽车企业国内整车占有率,研发投入占比(表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表1 上市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在选取数据时,使用了2016年度的数据。2016年,中国整车销量排名靠前的企业分别是: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中国长安、北京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华晨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这几大乘用车集团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盈利上都能够反映出中国乘用车企业的整体水平。其中,华晨汽车和奇瑞汽车没有在中国上市,一汽集团没有整体在中国上市,一汽的控股公司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2016年出现亏损,企业的真实运作受到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不够,因此没有分析这几家企业。其中,东风集团、吉利汽车和北汽汽车在香港上市,虽然其财务报表采用香港标准,但是2010年之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会计标准已逐渐趋同[10],为了能够全面分析中国上市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忽略细微的会计准则的差异。最后选取的企业为:上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北京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这几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为68%,能够反映出中国乘用车的整体水平。笔者主要从东方财富网和新浪财经获取了上述企业的数据资料。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判断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就是从众多的原有变量中综合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这必定有一个前提,即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就无法在众多的变量之中提取公因子。如果相关系数中大部分的相关系数的均值大于0.3,那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计算大多数的相关系数值是大于0.3的,即大多数变量是强相关的,即总体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求出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并提取因子。通过在SPSS软件中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到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如表2所示。并根据特征值得大小,可以判断公共因子的个数。
表2 相关系数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经SPSS计算后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特征值分别为4.626,3.905,2.289,2.061。累计贡献率达到86%,因此可以用这4个因子表示所有的变量。
根据SPSS软件的计算,可以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利润总额、市场占有率、资产总额和每股收益在因子1上的载荷较大,因子1可以表示为企业规模因子F1。流动占比、速动占比和资产负债率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大,因子2可以表示为企业资源利用能力F2。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在第三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第三个因子可以被称为企业运营能力因子F3。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增长率在第四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大,第四个因子可以表示为企业能力成长因子F4。
表3 因子载荷矩阵
(3)计算因子得分,并给出竞争力排名。将原始数据在SPSS软件中进行运算,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并且保证了因子之间不相关。计算结果如下图表4所示。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表4和上市汽车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计算因子F1、F2、F3、F4的得分,并且可以计算总的竞争力F的得分,其中F=(w1F1+w2F2+w3F3+w4F4)/(w1+w2+w3+w4),其中w1,w2,w3,w4分别表示因子F1,F2,F3,F4的方差贡献率,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其中w1为30.840%。w2为26.034%。w3为15.260%,w4为13.739,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竞争力得分
(4)中国上市汽车企业竞争力分析。每项的竞争力得分越高,那么竞争力越强。根据表5可知:首先,综合评分结果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出中国上市汽车企业的总体排名,总体竞争力排名是: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上汽集团的竞争力最强,这是切合实际的,从近几年上汽集团的销量和利润在车企中都排名第一,上汽集团的F1和F3都排名第一,表明上汽集团的企业规模能力和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都比较强,而F2和F4排名靠后,说明上汽集团的资源利用能力和企业的成长能力不足,总体而言,上汽集团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竞争力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东风集团和北京汽车,与上汽相似,都是老牌的国企,F1和F3的排名靠前,说明这两者在企业规模能力和企业的管理能力上都排名比较靠前,然而F2和F4的排名相对靠后,资源利用能力和企业的成长能力比较弱。
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比较相似,总体竞争力处于中间地位,除了广汽集团的F2排名靠前外,各细分的竞争力也大体处于中间位置,说明这两家企业在中国上市的汽车企业中处于中间位置。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比较相似,总体排名稍微靠后,企业的F1、F2、F3也处于稍微靠后的位置,说明两家企业的规模能力,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企业的运营能力处于中间靠后的位置,但是两家企业的成长能力F4靠前,说明两家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
总体排名最靠后的是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这二者的F1、F3、F4排名靠后,说明企业的规模较小,运营能力弱,成长能力差,然而F2排名靠前,说明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较好,不过总体处于落后位置。
(1)加大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大规模制造。从上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企业的规模能力因子F1对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影响最大。这是因为汽车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大企业规模后,实现集体研发,大规模生产,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欧美的汽车企业在本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如1921年,美国的汽车企业有88家[11],而在1987年,整个美国汽车产业只剩下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经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之后,美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得了很大提高。2016年,中国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有523[12]家,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可见,中国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将会是未来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2)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中国实现汽车强国的根基。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整车销售中所占的份额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然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并没有跟上整车企业发展的步伐。据统计[13],2015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中所占的比例只有2%,在整车企业二级供应商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19%,大部分的零部件市场份额都被外资控股的零部件企业所占据。并且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如在自动变速箱、发动机启动装置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话语权。
对此,针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国家应当制定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战略,引导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如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跨国并购国外的零部件企业。
(3)加大汽车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当下中国汽车销量放缓,生产成本上升,此时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研发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做好传统汽车技术研发的基础上,还应当对新的汽车技术进行跟踪并做好研发,如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物流网、汽车定制等前沿技术,为即将到来的汽车产业革命做准备。并且在工业4.0的背景下[14],中国的汽车产业将会与互联网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汽车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以实现自身企业的转型升级。
笔者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排名靠前的上市汽车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汽车的销量、研发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排名。排名的顺序分别是: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京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并给出了上述汽车企业在企业规模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和企业成长能力的竞争力排名,这对于各个汽车企业认清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进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中国还应当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企业还应当注重研发,特别是形成模块化的开发能力,还应当做好汽车新兴技术的研发,以实现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