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图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十中学校)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友善在中国传统伦理准则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与人为善是做人的最高德行。友善既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也是我国公民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它关系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否和谐。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友善”这一美德。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
例如:讲《老王》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到老王“善”的具体事例。其次再让学生找到作者“善”的具体事例,通过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与友善,爱是相互的。最后我播放了几张图片(生活中的不幸者),以此来唤醒学生内心最真诚的声音,教育学生对不幸者要怀有一颗爱心,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无论是在综合性学习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小组汇报、总结归纳过程中,还是在写作指导课、点评课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要关注“友善”这一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待人诚信、与人友善。通过综合性学习和写作的专项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使学生懂得“友善”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帮助弱者的意识。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要学好语文,依靠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用其他时间去学习。只有将课内的知识转化到课外,并形成能力,才算真正掌握了它。
在讲解《论语》十二章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孔子的言论,并写在预习本上,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及其主张。在讲课过程中,我深入地对这些主张进行讲解,尤其是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就说明了仁爱和友善的重要。课后再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完善自己对孔子、孟子的认识,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扩大了自身的视野,同时更加了解了“友善”的深刻内涵。这些资料都是学生自己搜集的,他们对这些资料的印象是深刻的,我想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友善”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古典诗词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熠熠生辉。以其优美独特的形式、含蓄凝练的语言、精炼多情的内容、博大雄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古典诗词爱好者。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要通过诵读古典诗词,使学生懂得友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要做友善的人,做真诚的人,做真正的人,将友善这一美德贯穿在自己的言行中。
例如古诗词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句都与真诚和友善有关,在诵读这些诗句过程中,了解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有一颗友善的心、真诚的心、宽容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你能真心付出你的爱,那么你必定会从中感受到快乐、幸福,并拥有意想不到的喜悦甚至是巨大的收获。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加深学生的“友善”意识。例如:每学期举办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把友善作为活动的主题之一,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友善的必要性,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明确友善的重要性,并把友善贯穿到实际生活中去,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不但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适时地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友善”这一美德,存好心,做善人,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幸福、美妙的人生。
[1]陈正淼.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友善之美德[J].读写算,2015,5(10).
[2]高秀芳.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的思考[J].中学语文旬刊,201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