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新事物,承载着时代特色的新内涵。核心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化学学科仅仅是核心素养体系的一个部分,其中包括学习其他所有学科时必备的素养,同时也包括学习化学学科时需要具备的素养。
化学语言是人们对化学结果的理解(包括化学概念、定律和理论等)的简洁和规范的形式,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准确把握基本的化学语言,才可以正确理解,认识材料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一系列化学思考活动。化学语言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中每一次对化学语言的使用,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化学语言必须用词确切、语法严谨。比如,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对物质性质的表达、对化学原理的解释等,都要养成准确科学的习惯。对于易混淆的化学语言,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辅助理解,比如,“分子式”和“化学式”“白烟”和“白雾”“元素”和“原子”“物质的量”与“摩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等,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对易混知识进行辨析应用。在依托化学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加强反馈”,没有反馈,教师就无法知道学生掌握的程度。基础化学语言这项素养,学生应该最终达到“会写、会读、会用”的目标,这是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科思维方法是指能够反映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想特点和纪律学习法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基于中学学科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形成的相关素质和修养,包含学科双基、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品质、学科情感”。可见,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中蕴含着许多学科思想方法,其中有源于哲学的思想方法,比如,量变质变思想、强弱转化思想、一般与特殊思想、唯物辩证法等;有各学科通用的思想方法,比如,迁移法、分类法、演绎法、模型法、枚举法、归纳法等;还有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比如,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守恒法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从育人的角度看,留下来的,无疑包括价值观、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教学留给学生的终生财富。在教学中,借助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中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给予实验应有的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强调创新能力、合作互助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等,而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完成过程,恰恰是这些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开放性实验课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需要根据课题要求设计并优选实验方案,提出合理猜想、动手进行操作、处理实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意外,最终综合分析实验探究过程,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探究课题,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去亲历探究过程,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它能让学习者开展一项研究,整合理论与实践,并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解决一个可界定的问题中,并最终形成可见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化学具有“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学科特点,所以在确定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案时,可以抓住生活化的问题来设计。比如,水垢的成分探究、真假黄金的鉴别、原电池装置的设计等。这些问题应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而提出的。问题的设计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经过自主查阅资料、合理筛选和整合信息、合作完成研究方案等过程,最终获得思维品质的优化、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加强。
[1]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65-266.
[2]孙成林.初中化学蕴含的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