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勇
(贵州省毕节一中物理组)
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会思考,能创新。由此可见,开展好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呢?
铺垫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前奏曲好的歌,很快就让欣赏音乐的人进入角色。研究性学习的铺垫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铺垫很快就让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怎样才能做好铺垫呢?
首先,探究性学习的增设是一个新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它增设的原因和目的都不了解。学生对知识判断的标准是:升学考试要考的科目才是必须要学的、重要的,所以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楚探究性学习开设的原因和目的。让家长知道,探究性学习的开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让学生知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所长。给学生播放一些创新大赛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实践创新,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一堆空泛的定理、定律、公式,学习会更加丰富和有趣。
其次,人生无处不探究。人生的成功,不管是哪方面的,都是自己辛勤研究的结果。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对软件的研究,今天的因特芯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如果没有第谷与开普勒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不会那么早就被发现;如果没有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对力学的研究,牛顿也许不会那么轻松地就建立了牛顿运动定律;当然,如果没有牛顿对力学的总结研究,今天的力学世界也许就不会显得那么多姿多彩;没有法拉第等科学家对电学的研究,社会不会那么快就进入电的时代,更不会有今天科技的腾飞。可见,研究无处不在,只有研究才有成功。给学生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之后,播放相应的一些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深刻地知道科学家是怎么成功的。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提出好的问题,老师应该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从周围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出问题。比如,当老师讲到光的色散时,问学生是否见过彩虹,学生肯定回答都见过,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你们既然见过,有谁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怎样把它模拟出来呢?又比如,当上完力学知识后,收集几把不同的菜刀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菜刀,但刀柄、刀刃却不一样?试从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说明理由。当然问题的来源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视、书本等。比如,在讲开普勒的三大定律之前,组织学生观看行星运动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其运动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自己查阅资料,说明原因,最后制成卡片。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受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表扬能让人的心态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兴奋之中。教师的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让学生觉得自己有所成就,同时,表扬还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和力量,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研究,认真完成研究的课题。学生受到挫折时老师给予帮助和鼓励,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另一方面老师的鼓励会增加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困难中不断成长、磨炼,最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首先想办法去解决和克服。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找老师或有关的专家帮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与爱好差异,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爱好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避其短,扬其长。千万不要指定一个课题,要学生去完成自己指定的课题,这样会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死角。比如,对力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就引导他从力学方面去进行选题,对运动学感兴趣的学生,就引导他从运动学去进行选题。一定要启发好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感受自己从事研究的苦与乐,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无限,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才能在现实中取得成果。不同的学生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要及时与之交流,给予帮助,让“星星之火继续燎原”,让学生随时保持研究的兴趣。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上述几点意见仅供参考。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搞好研究性学习,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去寻找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高速发展社会的需要。
李利升.浅谈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