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萍
(四川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道分校)
由于中学数学课堂容量大、内容枯燥,基础差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老师往往采用点名提醒等方式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师生间缺少了一些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气氛生硬死板。
受思维方式、兴趣、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在课堂上往往喜欢交流讨论。教师为了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交流,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帮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和方法。
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更多面向的是中等生。中下水平的学生不能很好跟上节奏,特别优秀的学生则吃不饱,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由于时间紧迫,教学任务繁重,评讲作业只能选择典型问题评讲,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导致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过手,成绩越来越差。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寻求科学高效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将全班分成10至12个小组,每组4至6人,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根据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因素,每个组尽力做到综合实力相当,便于公平竞争。教室座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组长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监管方式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如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由甲同学提醒,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同学由乙同学督促;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由丙辅导;作业的收交和改错情况由丁同学检查等,组长则负责对成员进行监督和指导,每周及时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教师对全班学生的管理变成了对小组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评价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周前三名将被评为优胜小组公示在教室的荣誉栏内,有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是繁琐的,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较多,教师身心疲惫但效果不佳。小组合作纠错能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学生更愿意和同伴交流和探讨学习上的问题。小组合作纠错,教师只要对纠错方式进行指导,对纠错环节进行监控即可。要求学生改错用红笔,写清详细过程和错因分析,对于知识性的错误可让辅导的同学出变式练习,确定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科代表则协助教师进行抽查,对完成好的小组加分,反之则扣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讨论时,往往有以下两种不好的现象:或不参与讨论,一言不发,或偏离主题,嬉笑打闹。采用小组合作使组内的交流讨论变得有序了,由于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分工,小组成员能达成默契,交流讨论时成员都能畅所欲言,达到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为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随意抽查1至2个小组作交流发言,以此来检查小组讨论的效果。小组所有成员一起上台交流,往往能起到精神上的鼓励和知识上的相互补充。对于发言精彩的小组采用加分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合作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能很好地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数学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文字多,又有许多名词术语,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对这些名词术语感到陌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比如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利润率、税率、折旧率等,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类问题,我尽量减少假期的书面作业,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学时进行小组评比和奖励。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数学知识,使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自评
通过填写自评表,让学生学会反思,便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互评
从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对其他成员进行评价,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帮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
3.科代表评价
科代表根据作业收交情况、完成质量、改错等情况、小测试成绩等对小组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
从小组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进行评价,及时公布分数,让科代表记录并汇总。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崇。当然,只有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才能让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