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路桥小学(318000)
近阶段,“语用”成了语文界的热门话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不可否认,这是语文本体的回归。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往往聚焦于小练笔训练,导致语文课上对练笔价值取向形成了曲解或误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狭隘的“语用”观。
在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_____,在确定的生活中______。”学生明文知理后,这样回答:“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好像温室里娇嫩的花朵,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在确定的生活中,只会养成过分依赖的心,遇到困难就不会选择自己站起来了。”
这个课例的练笔设计,虽有了明确的内容,但除了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和文本的看法外,没有在言语习得方面有所体现,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练笔只是“虚晃一枪”。
练笔设计应该基于文本语言特点,无论是引导学生“得意”,还是“得言”,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当下所能理解、积累、运用的水平,挖掘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语言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路径。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慢的?
生:一寸一寸。
师:用你的小手比画一下“一寸”。(生比划)
师:那你从这一寸一寸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日常生活的细微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你也能这样来说说吗?
出示:
我看着月亮一寸一寸地_________,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
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__,就知道___________。
……
这位教师根据散文的体裁特点,抓住文本语言的精妙点,进行创造性练笔。这样的练笔,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高调的理论,但学生的练笔水到渠成,不留痕迹,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弥足珍贵”。
王菘舟老师执教《桃花心木》,抓住关键词“不确定”,找到文本的生发点,引导学生从文化语境中去了解“不确定”,巧妙融合了几个不同形式的练笔。
1.在你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不确定的事情吗?(指名回答)
2.作者林清玄一生最佩服三个人。(出示陆羽、慧能、玄奘的资料)读了之后,你觉得他们的不确定指什么?
3.是啊,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不确定。但是,你们要记住:
在( )生活中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 )中,就能学会把( )转化成( ),努力生长。
(困难、失败、挫折、艰辛突如其来的苦难……)
4.出示:当我们处于痛苦中的时候,幸福就在不远处,因为痛苦本来就是不确定的。
当我们处于失败中的时候,成功就在不远处,因为失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
……
5.学生练笔。
王老师的练笔是层层铺垫的,并结合各种语境来练笔,实现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生长。首先,在教学生读文明理之后,王老师抓住“不确定”的生长点,联系词语背景,出示林清玄一生中最佩服的三个人——陆羽、慧能和玄奘的资料,引领学生体悟他是如何面对不确定的人生的,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遭遇了他们的各种命运会如何做。这一问,再一次地丰富了“不确定”所包含的人生内涵。其次,在考查学生对道理理解透彻后,王老师巧妙地变换语境,运用文本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选词训练说话,其实这就是进行了言语实践的运用。最精彩的是,王老师又将道理的语料转化成诗一样的语言进行描述,出示句式,让学生练笔,练笔后的师生对读,让“不确定”直指人心。
随文练笔不是简单的读写加法,更不是课堂的增色剂,它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是言语实践的感知和内化,是学生文字能力提高的生长点。作为一线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扣准文本读写结合点,从“点”出发,进行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