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秀 湛俸铭 徐海峰
(1.重庆市丰都县实验中学;2.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3.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按照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人们的道德要求越来越严格,道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基本准则,所以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在重点转向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培养对社会全面发展有用的人才,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的好坏已经成为老师和家长衡量学生的一个准则。虽然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但是长时间的学习也会给个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会失去正确的道德观念,高中生面临着走向社会,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在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在高中阶段一定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实施德育教育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观念都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方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就比应试教育的模式和观念要先进,教育想要得到更发的发展,就离不开创新,在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丢弃一些不好的东西,加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所以在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不仅都能创新教育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1]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想要提升德育教育首先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就会影响学生,有时候学生会不自觉的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老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保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威严的,所以老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其次老师要全方面的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有的高中老师自身的德育素养不高,缺乏德育教育的意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德育教育的培训,提升老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有的老师德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给学生讲一些德育的知识,没有进行本质上的教育,我们老师要从多方面出发,做到言传身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少一些学科知识,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体验,不能一味的强求学生接受知识,避免教学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和德育的人文性特点背道而驰,新课程下的思想品的教育要求老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高中有的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逆反的心理,不爱学习,他们的思想品德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了在教育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又不会的难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书籍解决,在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手、脑都是动起来的,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德育意识的考查力度,运用不同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教育管理,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为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的体验自身的改正和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我们要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和管理系统,丰富学生的内心活动,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学生的德育思维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差异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时完善教学的评价系统和管理系统,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和学习方案,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德育意识成长。
结合上面几点所说的,德育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德育意识的进步,在教学中以学科的学习为主,慢慢的渗透和发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