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文昌小学 邹燕芬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主流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心理学家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索性反应,思维也应动向生”。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常处于疑难的心理状态,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寻找答案的能力,让学生在疑中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可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找出阅读教学的钥匙,是创造的起步。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学生对海底世界了解很少,他们肯定有很多东西想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读课题,读完课题后提问你想了解海底世界的什么?学生立刻举手说:“我想知道海底有什么种类的鱼?”有的学生问:“海底有多深?”有的又问:“海底有声音吗?”还有的问:“海底有石油吗?”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后,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又说:“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可真多,下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都打开书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此步教学环节中,笔者旨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在导入时利用学生以有的知识水平与当前的知识的认知冲突,通过激疑,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有了疑问,有了目标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就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样,让学生“有法可依”,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就容易多了。哈罗研究表明学习方法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进展。教学导法,才能使学生把握规律,举一反三,真正获得学习的本领。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围绕事情经过“怎样飞”。
“怎样夺”这两个学习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想刚才学习过程:你怎样学习这篇写事的文章?学生经过讨论、思考自己总结出学习方法:阅读写事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的段落,去读懂课文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在讨论、整理、反思、归纳过程中,理解方法的获得。这样,促使学生对阅读的过程,阅读方法的意识化,并发展成为新的扩大化的知识结构。学生积极主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新大纲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全身心、轻负担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能力。对于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集中的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为重要。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爱活动、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笔者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做实验解决问题,背诵、说话,表演课本剧。这样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活动、自学。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大大地提高。
“为学之道,心本于思”这是宋代大教育家程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做学问有条规律,那就是以思为本。孔子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由此可见,“思”的重要性。因而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总结。
在科学认知方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认知方式,并能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并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学生不但能成为阅读的主人,而且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