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 李光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诠释出与当下课程改革同样的主题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和授课。管建刚老师曾高呼: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诠释的语文是伪语文。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教给孩子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教会孩子他们所不懂和不会的知识,给予孩子充分表达自由的权利。“1+1”助学课堂正是以这些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衍生出来的。
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精心备课更多是为了教好课文,讲清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我们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却无法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牢笼。而先进的理念警示我们要调整角色观念,越来越多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引领着语文教学的突破。将语文学习由平面的传统教学转化为多方位的立体教学形式势在必行。如果说传统教师是教书匠,那当今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助学课堂理念的提出,让我们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付诸实践,服务于语文教学。
在助学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从典型的文本中获取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迁移学习另一篇文本,巩固习得的方法,进而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更多文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既获得了阅读方法,又扩大了阅读面,还丰富了知识储备。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太阳》这篇说明文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情特点和学段要求,不能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说明方法将太阳的特点写具体的,一篇文本的呈现过于单薄,因此学完《太阳》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恐龙》的二、三段,学生会发现在这部分文本中作者也是运用说明方法将恐龙的特点说清楚的,并且还用到了“围绕一句话,将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学到这里还没有实现我们“授之以渔”的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水上飞机》,并且仿照以上两篇课文,运用学到的方法将课文相关段落进行改写,学生将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学练结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做一个好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观念是做好教师的前提。
钟启泉教授在《读懂课堂》一书的引言中强调:在当今知识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是每一个国民核心素养的养成。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制度,在于从课堂出发的学习的革命。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真实发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成长。根据课程标准,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深入课堂研究,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才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助学,一个新名词走进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助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沃土。在更多名师大家的引领下,经历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后,语文课程整合落地生根,助学课堂发芽开花。我们在学科引路人的带领下从最初的为了整合而整合,到今天育人观念的全转变,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整合,三年前,本人讲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失踪的森林王国》整合课,总结出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学习后一篇课文,在当时被大家拱手称赞的一堂课,在今天看来有理念上的错误,也有设计上的漏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这堂课上没有贯彻课标的要求。语文教育的关键是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变无意识言说为有意识言说,培养言语能力,规范言语行为,让学生在积极高雅的言语交往实践中汲取营养、健康发展。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言语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而在这堂课中,学生没有习得阅读和习作所需要的技能。我们不断反思课堂实践,在反复的课堂实践中领悟课程整合的内涵,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前辈老师再一次执教这节课,落实了课标所要求的本学段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目标,将两篇课文第一段整合学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教会了学生积累什么样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将事物写具体,在教学环节中有学、有练、有用。这堂课上,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曾说过: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成为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的学习行为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