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王 颖
(1.宁夏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 宁夏平罗 753400;2.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 宁夏银川 750000)
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训练,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近似于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指那些规范的、合理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习惯。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随时积累的习惯,认真纠错的习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预习是语文教学乃至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它是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环节,预习的好与坏有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预习中来,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个学生,如果他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知识的获取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对知识的获取是肤浅的、表面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喜悦,这样他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才会不断地产生疑问,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最终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在预习过程中怎样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根据经验本人认为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在预习时先解决预习提示里的问题,在完成这一环节时,可以放宽要求,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理解自己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可以保留意见在课上和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认识,判定自己理解的对错,直至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满意为止。(2)在预习时可以抓课题提问。这一要求无意中缩小了学生提问的范围,比如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进行提问,如《珍贵的教科书》的“珍贵”一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别的词?为什么是“珍贵”的?如”《壮丽的青春》先理解什么是“青春”?“壮丽”是什么意思?怎样的青春才可以称得上是壮丽的?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问”从“题”开始,从文入手,逐步达到“会问,“善文”,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的好习惯。(3)在预习时,还可以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如“好急了”和“糟透了”课题为什么加引号?“好极了”和“糟透了”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好极了”是谁说的话?“糟透了”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质疑,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写作特点,紧扣课文重点,直击文章中心。经过训练,无形中可以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长期训练和引导,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现象就会随之减少。学生预习起来,就会轻车熟路,课堂教学也会轻松自如起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就看你怎样正视自己的错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认真纠错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形式。完成作业对学生来说有着很深的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而纠错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准确掌握知识点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必须独立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纠错的好习惯。根据经验,对于优等生出现的错误,可以不用对错去判定,直接用笔在错题处作记号,要求改正后再填补批语、等次,可以当全“优”处理,这样让学生从形式上和心理上同时感悟到“错了没关系,改正了还是最好的”。针对学习中上或较差的学生出现了错误,在批改时先批改做对的地方,给予肯定后,打上档次,然后要求改正,改正后在原先的档次上提高四个档次,必要的情况下也可当全“优”处理。让学生感悟到:其实自己也不错,少出错误会更好。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认真纠错的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并在纠错中不断进步。从而体味获取知识的乐趣。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突出强调了随时积累的重要性。教师不再只是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时代要求教师也要时尚,甚至超前。怎样培养学生随时积累的好习惯呢?本人认为重点从培养兴趣着手。如果学生对积累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积累知识就变为娱乐或者时尚了。当前学生手头各种资料-,一张贴画,人头像、水晶胶……等五花八门。作业本更不用说新潮、花俏了。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教师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积累本,越新奇、越有创造性越好。在交流时,不光看外表,也要比较内容,看内容不光看记得多与少,好与坏,也要看设计。比来必去兴趣自然而生,积累顺理成章,真所谓“积累无处不在”,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样对语文教学,学生写作和应用好处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