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并且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获取的某种能力,其包括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能力。创新能力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进步。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的思维延伸主要来自于对事物的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发展[1]。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疑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都是将教材中的知识全面的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知识深入掌握,而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置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在必修2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可以通过恐龙的DNA,让恐龙复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以了解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从而表现出恐龙的特性。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新课,在经过学习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和转录的动态过程视频,观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转录和DNA复制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这对遗传信息的准确转录有什么意义?然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对转录与DNA复制过程的异同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问题串式的教学,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研究,把学生的思维和课本的内容进行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环境不但与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还与人的性格养成有很大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且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此学生心情愉悦,易迸发灵感,进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环境[2]。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理念强塞给学生,更不能用教材知识制约学生创新思维,需积极鼓励学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促使生物教学质量上升到新高度。
例如,在讲解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时,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前和学生进行交流,问学生们是否都注射过疫苗,是否了解注射疫苗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到生活场景中,快速融入到教学中,然后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属于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科目,生物实验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但是,在传统生物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只能根据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流程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指引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实验试剂、实验材料进行挑选,然后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必修1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实验,在培养皿中,利用盐酸对生鸡蛋进行处理,让一端三分之一的卵壳露出卵壳膜,另一端溶解1平方厘米的蛋壳孔,把蛋白和蛋清倒掉,制作成一个渗透装置。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把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入孔内,至不溢出,然后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这时学生会发现蔗糖溶液从卵壳膜边缘留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到卵壳内?通过这一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烧杯中,那么烧杯中的水是否也会进入到植物细胞中。通过这个悬疑设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了解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和半透膜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可以总结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发生所需的两个条件。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是提升学生生物成绩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