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格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中学,河北 石家庄)
新课标的广泛实施,推动了科学探究的全面开展,使其成为现代化学教学的重点,科学探究旨在从人们生活角度出发,探索身边的化学现象,借助于生活探究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并将所探究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从实践应用中体会化学的魅力,获得探究真理。这种以开拓学生科学探究本能、增强化学水平的科学教学就是化学教师教学的目标以及中考对学生的要求。在多年中考化学答题状况研究中发现,在探究题答题中,学生经常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继而导致答题效果不理想,细致分析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这类题型做题技巧以及方法掌握不足。
由于探究题中包含大量的文字,且涉及知识较为广泛,学生在看到这类题型后,往往没有解题思路,产生这种认知短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化学基础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对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探究题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准确掌握主要物质的本质颜色:Cu、氧化铁的固体为红色;固态的碱式碳酸铜为绿色;CuSO4晶体为蓝色固体;Fe粉、CuO2、Fe3O4、木炭等为黑色固体;CuSO4溶液为蓝色液体。(2)准确掌握气体的性质:能够燃烧的气体为O2;不能燃烧,通入该气体后能使石灰水由清变浑为CO2;通入固态CuSO4中由透明变为蓝色溶液是H2O;(3)准确掌握离子变化:Cl-:将带有Cl-的物质放入硝酸银等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SO-24:在NO2Br溶液中放入该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这些物质、气体、离子的性质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实验探究题答题的基础,对此,要将其准确地掌握。
由于实验探究题的字数较多,且涉及范围广,在读题中很容易将已读过的忘记,继而导致做题中出现思路短缺的想象,这严重影响到做题的精准度以及全面性,对此读题中,一定要仔细,找准探究问题重点,避免出现盲目错乱,而影响做题准确度。
通读全题的过程中,要准确找到题中关键的信息,并将其精准化记忆,确保思路清晰。例如,在食品袋中时常会发现小包装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生石灰”,长时间吸潮,块状的物质转变为白色的粉状。分析干燥剂为什么选用生石灰,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写出方程式)。(2)探究粉状物质能否继续使用?探究步骤如下:称取适量的粉状物质,放于烧杯中溶解,同时使用酒精灯加热,用手摸烧杯是否有温度变化。现象:无温度反应。(3)为进一步探明该粉状物质是否含有其他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适量的粉状物质,放于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再滴加无色酚酞试剂少许,观察发生现象,该溶液由白色变为红色。结论:其中含有除生石灰以外的其他物质。提出问题,并写出化学现象和实验步骤。
解析:在对干燥剂这一题进行审题中需要重点掌握Ca2O在常温常湿空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物性质。即:Ca2O+H2O生成Ca2OH,并释放热量;Ca2OH属碱性物质,其能与空气中的CO2反映生成 Ca2CO3和 H2O;Ca2CO3与稀HCl反应,进而生成CO2气体。若其中含有固态的Ca2O,与水充分溶解就会释放热量,而反应中并无热量产生,加入酚酞指示溶液,变为红色,说明该物质为碱性含有Ca2OH,而不含CaO2。检测粉状物质中是否含有Ca2CO3可添加稀HCl,观察烧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进行检验,是否属于CO2。经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探究题的各个过程都迎刃而解。
探究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化学中最为常见的知识点,而在解题中,学生难以与基础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对此,在仔细审题中,要摘取关键的信息,并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化学知识进行猜测,将猜测实验发生的现象以及依据总结,若其中存在不连贯或无法采用这种方式解决时,可适当转换思路,并找准原因。
中考化学探究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可能教科书中不存在,在通读全题时,要摘取其中关键的信息,并自己总结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产生反应的原理,与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探索其中未知的部分。
良好的答题习惯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培养的,虽然其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占有比重不大,但不合理的书写习惯却是失分的关键。对此,在解题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书写态度。例如,在探究H2SO4与金属Ba的化学反应中,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经常写成H2SO4+BaCl2——BaSO4+2HCl,而忘记写固体的垂直符号,这都是由于书写失误而丢分的。
实验探究题中涉及多方面的化学知识点,但都属于化学中常见的,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组,对此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准确记忆与运用,并发挥自己的解题思维,灵活审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