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途径管窥

2018-02-25 05:56邓祥清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身体技能运动

邓祥清

(广西桂林市二塘初级中学,广西 桂林)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与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个性的内涵相当丰富,包括信念、理想、兴趣、动机、性格、气质、能力、意志和情感等,是一个有机联系又错综复杂的整体,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各种运动项目和身体锻炼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体育运动发挥他们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其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爱好与兴趣本身就属于个性的一部分,而且爱好与兴趣的保持也是不断促进个性发展的关键途径和方法。在初中教育阶段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以身体锻炼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与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动作反复训练过程中,实现增强身体素质、锻炼身体以及进行品德教育和健康知识传授的目的,是一门具有典型开放性特征的科目。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乐于参加体育训练和热爱运动,认识到身体锻炼的价值和作用,让他们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始终充满浓厚兴趣和高昂情绪。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基础层次和不同性别,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重新制订教学计划和优化教学设计,真正做到量才施教和因人而异,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取向,通过不断诱导和积极鼓励,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与形成。如此,利用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训练中,积极配合教师与同学,并为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其选择个人喜欢与爱好的运动进行锻炼,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增强个人身体素质。

二、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动作示范—分步讲解—学生练习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异常机械和枯燥,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被动,缺乏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自主发挥。但是体育课往往是在空旷的操场上进行,以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动作技能学习为主,如果继续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他们将会在大多数时间内跟着教师的节奏,很难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更是受到限制。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应该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与束缚,着重关注他们在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尽量为他们创设各种环境支持和条件支持,使其独立完成动作技术的学习,或者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与实现自我的机会,不断鼓励他们自由发挥,使其思维活化,自主寻求高效的体育技能学习方式。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先挑选一部分班内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他们讲述自己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在同学面前展示篮球动作,以“小老师”的形式指导他人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又独立存在的个体,由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性别年龄等均有所差异,致使他们在喜好、性格、意志、情感等多个方面也存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这些都是影响其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与细心观察他们的个性特点,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满足其不同学习需要,从而获得个性发展。诸如,针对男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动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地多为他们安排一些身体对抗类的运动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等,使其在身体锻炼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的激情和体育的魅力。针对女生而言,她们往往文静、矜持,不喜欢特别剧烈的运动,可以恰当提供一些运动量小、身体对抗不强的运动项目,像隔网类的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使其对体育运动逐步产生兴趣,并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此外,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成立运动兴趣小组,将班级同整个年级阶段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整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共同爱好的驱动下认真进行身体锻炼和技能学习,而且在群体模式下能够诱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与学习需要,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特长优势和运动水平。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体育知识内容和运动规律、特点等不断优化教学途径,全力体现体育课堂的创造性、集体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进而促进他们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技能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