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研究
新时代内涵解读
——论十九大报告对当今时代的全新定位
翟昌民2018-1-1
主要矛盾新论断及其理论创新特色
——基于十九大政治报告关于主要矛盾论述的思考
吴汉全2018-1-7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健康发展
——学习十九大精神谈片
李逸津2018-2-1
“三农”向何处去:乡村振兴战略与就地现代化之路探析
萧洪恩2018-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旅游人类学视域下的创意型古村旅游探讨
——基于“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项目的田野作业
林敏霞,谢周宏2018-1-13
除祓与祈子: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荡秋千的文化阐释
杨丽嘉2018-1-21
畲鬼抑或山鬼?
——符号象征的时代转换与时代感
石奕龙2018-2-19
唐调吟诵的文体腔格与四象理论
朱光磊2018-2-26
失落的主题:中国传统旅行之“仙游”考
张 颖2018-3-1
中日古代天狗形象考
姚 琼2018-3-7
山地研究的话语遗产
徐新建2018-4-2
作为无形遗产的城市形象
——“天府成都”的历史过程与当代重构
邱 硕2018-4-10
传家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例要
彭兆荣2018-5-1
箸问世时期新论
——由“箸”字产生演变的历程来考察
王达先2018-5-6
千年古都的时间旅行:西安遗产与城市发展小例
朱煜杰,杨 洋2018-6-1
线路遗产:古今蜀锦与南丝绸之路
王偞婷2018-6-8
基于市井文化的苏州葑门横街保护开发模式研究
朱宁宁2018-6-14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实践思维方式之生成
王 祥2018-3-13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财税改革40年来的脉络与影响
余 英2018-4-1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
——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
张 冰2018-6-19
政治学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关系问题研究
陈天一2018-1-28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作用问题论析
薛 锋2018-1-33
大学治理法治化视野下高校法治型党组织建设
孔 川2018-1-39
“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的理论探析
杨 雷2018-2-45
分析马克思主义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系统
李 勇2018-2-53
《共产党宣言》中阶级合作思想探要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郭 超2018-2-57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治理困境与对策
张雪梅2018-3-19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合作基金对接作用研究
谌华侨2018-3-24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视角下的奢侈消费问题解读
朱建波2018-4-24
周恩来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张玉磊,贾振芬2018-4-28
《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再审视
余满晖2018-5-1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意识形态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姜志成,卢继元2018-5-17
全球治理中的权力特征与金砖机制治理的挑战
肖欢容2018-6-25
新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倪素香,倪 雪2018-6-31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若干思考
肖光文,靳斯琪2018-6-37
哲学研究
方立天先生的华严学研究
韩焕忠2018-2-35
道德的认识论论证
郭世平2018-2-40
圆融思维与意象诠释:阳明哲学的理论纲脉
李煌明2018-3-29
“学”何以“问”:古今“学问”之异
汪晓云2018-3-41
探论彝族哲学思想的相关研究:基于既有研究成果的主题检讨
萧洪恩2018-4- 46
从《潜夫论》看东汉易学的传承与发展
赵玉龙2018-4-53
斯金纳Verbal Behavior与奥斯汀Speech Act的解读与翻译
张 姣2018-4-61
无能说不能解释哲学领域性别失衡
曹剑波2018-5-25
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四题
余开亮2018-5-33
历史研究
险境求生:冀东抗日游击战研究(1940—1942)
赵 鹏2018-1-44
明清时期文天祥形象的记忆与认同
杨年丰2018-1-51
二战时期苏联对外政策已刊档案文献综述
陈 晖2018-5-38
清末革命党人政治暗杀活动六议
王开玺2018-5-44
经济与管理研究
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吴传清,申雨琦2018-1-57
“广域徐州城市群”“3+4”发展模式及其对策分析
孟祥林2018-1-63
新常态下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研究
盛宝柱,沈山松2018-1-70
江苏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刘洪久,刘清扬,胡彦蓉,孙伟国2018-3-47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江苏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岳书敬,邹玉琳2018-3-52
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问题与提升策略
——基于苏州市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调查
赵蒙成,张伟琴2018-4-34
中国制造业研究进展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统计分析
余菜花,廉同辉2018-4-40
语言研究
经济学溢出效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研究
赵 明2018-6-42
副词“就”的预设、隐涵触发功能探微
王跃平2018-6-47
语文辞书引证疏误类举
——以《汉语大词典》“玉”部为例
王本灵2018-6-58
文学与艺术研究
千古谜团《陋室铭》
——再论《陋室铭》的作者及褒贬纷争相关问题
王淑梅2018-1-74
先行者:瞿秋白的汉字拉丁化实践
何 霞2018-1-80
网络文学观念的多维性及未来走向
——基于IPV、IPM和IPI的考察
黄鸣奋2018-1-85
略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学术范式意义
陶礼天,赵红梅2018-2-63
论刘师培的诗艺
王 韬2018-2-68
20世纪80年代“译介热”的理论谱系与审美启蒙
裴 萱2018-2-72
论叙事文学的漫画改编
宋奇论2018-2-79
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生史实丛考
张 欧2018-2-83
苏东坡与徐州
张仲谋2018-3-59
屈原《九歌》的礼乐属性和韶舞
黄震云2018-3-67
嵇康阮籍诗相同主题的相异抒写
侯文学2018-3-76
《全清词·顺康卷》《雍乾卷》补遗
蓝 青2018-3-83
浅析小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美学特征
乔龙泉2018-3-91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小丑:来源、分类、形象与作用
彭建华2018-4-69
《全宋文》佚文辑补十一篇
陈开林2018-4-80
论《儒林外史》的情节与结构
李 文2018-4-86
魏晋文学自觉再议
傅守祥,郑露娜2018-5-53
吟唱在丝绸之路上的土族神歌《思不吾拉》
李秀莲,孙时彬2018-5-58
魏晋时期王弼易学的发展与流延
吕相国2018-5-63
回归与超越:身体美学之于生命美学的意义
范 藻2018-6-64
愿身化作蠹书鱼
——论杨万里藏书活动与藏书诗
周生杰2018-6-71
战争与民族记忆研究
革命历史叙事的“当代化”
——以《苍茫大地》为例
刘卫东2018-5-70
新时代的新革命历史小说
——论张新科长篇小说《苍茫大地》
吴 云2018-5-76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台湾传媒融合规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困境
陈维超,王秀珊2018-1-91
记者“新闻民工”角色认知的研究述评
戴海波2018-2-87
新媒体时代啃老现象研究
林升梁,许晓婷2018-2-92
被中介的口语传播:声音之镜与时空偏向
——基于对微信语音的考察
杜志红2018-4-91
符号、文本、受众:媒介素养研究的符号学路径
冯月季2018-4- 95
教育研究
“全民减负”教育治理的产权困境及其出路
宁本涛2018-1-96
西方学术评议会对我国高校建立学术委员会的启示
申国昌,张万红2018-1-100
《孙子兵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张文忠2018-1-104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人文底蕴的养成
尹艳秋2018-2-100
从荀子的“礼”论看儒家的人格修塑
孙德玉,杨 慧2018-2-105
“过度教育”现象的博弈论解释
施晓光,张东明2018-3-96
教育消费风险研究述评与展望
陶美重,江 南2018-3-100
浅析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管”与“引”
李 玢2018-3-105
论教育民主的教育性
李润洲2018-4-100
“我—你”型师生观视角下“道德智能”培育路径探析
杨启光,徐婷婷2018-4-105
教育哲学的百年演进及发展趋向
陈新忠,金笑阳2018-5-82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量”与“质”
——基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据(2010—2016年)
刘博文2018-5-88
新时期我国支持农村教育政策的特征与完善
王 坤2018-5-98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的几个转型
刘 娟,钱 逍2018-5-104
论习近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
姜建成,刘仁玲2018-6-79
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蒋 艳2018-6-84
大学自治的基石:哈佛大学章程的嬗变
李子江,李卓欣2018-6-88
民办高校督导评价的问题与改善
——基于焦点团体访谈的调查报告
王绽蕊,余 佳2018-6-93
浅谈文化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设
孙凌杉2018-6-100
国外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分析
武 林2018-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