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医学领域对人才的需要,已成为国家医学教育系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医学教育模式都保持不变,这一现状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导致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所欠缺。就目前而言,中专医学教育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如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单一单调且乏味,学生对知识多重记忆而理解不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进入临床难以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等[1]。因此,对现有的医学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笔者就教学策略在中专医学教学改革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教学策略是较为宽泛的一个概念,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教学策略指讲师所运用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以及组织和制订教学过程的整体的教学方案,其目的在于实现特定的教学的目标[2]。通常会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教育学等相关原理。具体大致包含以下几点:
1.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现代教学理论将学生作为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并予以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往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与动机等都应当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以及未来发展的能力构成影响的各类因素也应把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归纳、总结以及积极的讨论来获取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讲师所要做的只是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向正确的方向。
2.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开拓思维的重要一环。当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西兴趣时,就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主动求知,往往事半功倍。具体到教学的过程中,讲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畏难心理。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多予以正面的评价以及鼓励。如此方能使学生因学习而产生成就感,并经过不断的重复这一过程,端正了其学习的动机,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3.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与再创造。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巩固所学并举一反三的过程,而不再如以往般被动的接受。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生出新的疑问时,讲师所应做的不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需进一步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种种,举一反三求得答案,更能由此进行“再创造”。这样,学生学习方能乐在其中,也会获得更多的成功。
上文提到,教学策略包括了教学的方法与教育技术,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应用适宜的教育技术是实现医学教学改革这一最终目的所必须的两个因素。
1.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合适,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是否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3]。目前广受好评的教学方法有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行动学习法等。
(1)PBL教学法:作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改良方法,PBL教学法强调以医学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式的授课模式。该方法更为注重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而课程的内容也以综合知识为主,具体或单一的问题穿插始终,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考。
PBL教学法适用面很广,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均有广泛应用。改方法所涉及的教学问题的范围也可宽可窄,并可将多个学科间穿插讨论与分析,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多学科间的联系。如此安排,使得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更利于锻炼其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理解,通常将其定义为“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讲师引导学生对具有典型特征的案例进行探讨与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得出结果,以培养其综合思考与判断能力的方法”。相较于PBL教学法,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所讨论的案例均来源于真实的临床实践,其中不仅包含了问题,更由问题引发深一层的思考,有些案例甚至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仅利于引导学生在特殊情况下如何思考以求得该时期最有利的答案。
如在临床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讲师针对某一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引导学生通过对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来判断患者当下的病情,并拟出适宜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将平时所学的该症发病机制、诊疗措施、用药原则与规范以及预后康复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由于同一个临床案例可能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与分析,更可培养学生严谨且具有批判性的临床思维。而相较于PBL教学法,真实的临床案例还能够端正学生的伦理道德观,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对临床患者的同情心,进而提高其综合专业素养[4]。
(3)行动学习法:行动学习法的基础在于小组与小组中的个人,及通过个人努力及团队合作,针对遇到的实际临床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沟通与协作,从行动中获取知识。其特点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来自于小组内部,是由实践产生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自己以及小组中的同伴,在必要时可以向讲师请教。行动学习法可以说是将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学习方法。
行动学习法是三种教学方法中最为灵活且最不具局限性的。不单是课堂,在课堂之外,实习工作中几乎可以无处不在,因此尤其适用于医学生课外与实习期间。如实习期间,学生以脱离课堂与讲师,除带教医师指导外,遇到的更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自己探索或与一同实习的同学进行探讨、沟通来解决。而伴随现今先进通信手段的普及,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讲师间的沟通并不存在空间上的隔阂,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进行线上集中讨论与解答,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期获得巨大的收获。
由以上我们可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施教方法,可以对学生无论在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医学专业素养提升上,亦或是临床实践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增强上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育技术的运用。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方面: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增进知识交流与反馈。首先,教学环境得到优化,利于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如通过模拟真实的医疗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更加现实的临床氛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其次,伴随医学知识密度的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也应不断丰富,知识的维度更应随之扩展。对于新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医疗信息、技术与知识,利于拓展和发掘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最后,现实临床工作中,即使相同的病症也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措施。所以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重在团队间的沟通与交流,应当集思广益,因此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习工作,都应当及时与他人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积极的探讨与反馈。
通过以上对教育技术作用的阐述,可以知道在中专医学教学当中引入适当的新技术以辅助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有利的,也是医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较为常见的新教育技术,如微课程等的开展,就广受好评[5]。微课程的“微”体现在内容、媒介以及环境三方面,即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借助新传播媒介在缩微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的传授。例如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综合运用,通过网络等手段,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之上或课余时间都能随时随地查找和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内容。而这种将文字、音视频结合的教学设计,更贴近真实场景的展示了医疗过程,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和理解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远程教学,为同学解答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借助现在便利的即时通讯手段,可以随时随地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教育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亦对推动医学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促进中专医学教学改革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培养其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础。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