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2144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教育技能。品德教师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的手段,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品德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阔品德教学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品德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品德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明白道理,提升认识。
如克隆技术是个十分新鲜的话题,教学《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时,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当即组织辩论赛,论题是“克隆技术带来了喜还是忧?”,并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两个组。在辩论之前,两个组的学生分别进行讨论,成立智囊团,辩手与后援团积极互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引入了大量的资料,说明了克隆技术的益处和危害。最后,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克隆技术使用得当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带来无穷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克隆技术。”这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思辨结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思辨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思辨是一个深刻的“悟”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活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喜与忧”进行辩论,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品德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拓展品德课堂教学视野,促进品德课程的发展。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如教学《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成长》前,教师组织“小鬼当家”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即从早晨开始,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交流当家的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教师还开展了收集实物活动,让学生收集从小到大与父母合影的照片,然后选择自己喜欢、印象最深的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张白纸上。收集照片的活动,唤起了学生的回忆,使他们再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及成长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讨论:“家人是怎样关爱你的呢?你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记忆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爱的甘泉,如一股暖流,涌现眼前。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后,教师让他们提笔写下给父母的“亲情悄悄话”。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家庭这个校外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恩,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更新,品德教师学科基础知识的更新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对现代技术的运用。
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制作和展示。多媒体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语音、图像等信息源,将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如《地球在发低烧》一文在揭示地球“发低烧”的原因时,用了一段专业化的语言进行解释:“科学观测发现,地球的年平均气温在逐年升高,这个现象和地球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关系密切。地球周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吸收太阳释放的部分热量,并阻碍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使地球大气增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好比是地球周围的天然保温层,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温室’,科学家把它称为‘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就会使‘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地球像人一样‘发低烧’。”这段文字,学生不太明白,教师也很难解释清楚。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记住关键词——“温室效应”,然后让学生看多媒体演示。多媒体先出现一个正在转动的地球,教师点击之后,地球周围出现一圈薄薄的大气层。大气层里有许多小分子,屏幕显示这些小分子叫二氧化碳。教师再次点击屏幕,地球的旁边出现一个太阳,太阳的热量不断涌向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不断地吞着太阳散发的热量。几分钟之后,地球的颜色慢慢变红,这表示地球开始发“低烧”了,屏幕下方出现“温室效应”四个字。经过这样的演示,不用教师费口舌,学生就已经明白地球发“低烧”是怎么回事了。
上述教学涉及一个十分抽象的知识点,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效运用降低了知识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一些现代技术知识,并懂得有效运用。
如教学《害人的邪教》一课时,在学生明白邪教的危害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反邪教倡议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反邪教的活动中。教师还与学生一起拍了一部宣传邪教危害的微电影,并利用QQ空间、微信、博客等新技术平台加强宣传。
上述教学,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为课堂教学助力。
品德课程有其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它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倡的是学生的合作探究,所以教师应从这样的基础出发进行有效教学。
品德课程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亲历中体验。
如教学《心中有他人》时,由于前一堂课是体育课,课上学生测试了200米跑。测试结束后,学生个个脸蛋通红,汗流浃背,刚一下课,便飞一般似地跑进教室,挤到净水机前倒水喝。个子高大的调皮鬼生1冲在前头,他拿着杯子盛了一杯水就站在净水机前往嘴里倒,喝完了又重新接水,看样子他还不想走开。这时后面的学生不干了,素爱打抱不平的生2拉住他的胳膊,一把把他拉了出来,大声说:“你怎么这样?就你一个人要喝水吗?我们都快渴死了!”正在大口吞水的生1一个不防备,水泼了生2一身。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两个小子干起架来,好几个学生在一旁起哄。上课了,品德教师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利用《心中有他人》这一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讨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后,教师马上组织学生模拟一次喝水的情形,这一次学生秩序井然。
通过反复的角色体验,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了提升,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品德课程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教师要转换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要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如教学《鸦片的背后》时,通过视频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罪恶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学生懂得鸦片的背后是烧杀抢掠,是丧权辱国,是侵略、屈辱。同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学了这一课,你们最想弄明白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中国人民挨打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的相关资料,然后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由各组组长代表进行交流,其他成员适当补充。
在这个案例中,合作探究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以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