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49)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案例展开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是案例的制作者和应用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案例的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案例为学生创设更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从而创新教学模式。在案例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探究历史知识内容,而教师则要认识到历史课堂上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密切结合教学目标不断创新历史课堂。
教师在选择历史教学案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情状况等对案例进行选择。在案例选择过程中需要突出教学内容主题,注重可用资料的搜集、整理、提炼,从而拓展自身知识视野。教学案例的选择来源非常丰富,可以从国内外文献、历史专著、网络资料中进行选择,教师将海量资料综合在一起,经过筛选提炼,从而形成具体的教学案例,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加深知识理解层次。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但与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联,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知识针对性,易于操作、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导图形式构建起问题情境,以此引发知识矛盾,激励学生主动进行主动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导读时间,一般为四分钟左右。
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预设相关的知识矛盾点,通过导读形式对历史事件背景发生环境等进行了解,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划定核心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核心人物、经过结果等进行客观分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以时间轴形式推进到辛亥革命时期,进而引出辛亥革命事件。单纯的历史事件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历史事件对主要人物,背景环境等进行介绍,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学习兴趣。结合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强化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认识及其历史地位的思考。
在这些历史教学中,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教学所在地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历史资源,这些历史资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记载、历史遗迹、影视作品等,学生可以结合这些现实历史元素进行探究,近距离的体验历史印记和知识脉络,使学生对这些乡土历史资源有更深刻的认识。乡土取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这样的案例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例如,在抗日战争相关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本土抗日历史事件设计为教学案例,尤其是当地的抗日战争故事、英雄人物等,这样的案例介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真实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开展拓展性教学,以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譬如在关于解放战争的历史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代表性事件“飞夺泸定桥”制作成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播放泸定桥的历史影像资料,再现当年激烈的战争场景,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拉近历史时代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历史、热爱历史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对历史事件 历史知识有系统性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能够以辩证客观的态度关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这一目标,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以现实性的历史案例启发学生的历史探究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相关教学内容中,教师需要对经济危机的成因经过结果做出介绍,进而引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这一案例,以强化学生对经济危机的现实性认识。通过这一真实案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济危机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索,结合股市下跌、失业率升高、工程停顿等这些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危害性的认识。通过现代金融危机与历史经济危机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其中有很多共同点和相似的诱发因素,从而深入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有效避免经济危机,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主体性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引入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丰富历史教学手段。在历史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中,教师要突出针对性、切适性、引导性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案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正确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