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花
(山西省大同市现代教育培训中心,山西 大同)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考点:一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及原因;二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的考查方式。在命题形式上,常常会与图表相联系,且结合实际或热点问题出现,就区域内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对自然方面的影响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某种气候变化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某种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不同区域的气温变化在不同纬度、不同半球表现是不一样的,如果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理解掌握不牢固,或者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全面不完整,就会导致出现错误。同时要明确分析的具体内容,对自然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比如淹没沿海低地,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等。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比如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使洪涝和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地表径流出现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一些物种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也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生产率。对人类活动方面的影响,比如对农业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状况的影响。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既有自然的气候波动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方面,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人为方面,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破坏森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浓度的增加,地面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等。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的设问词是“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在解答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类试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即使试题中没有对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气候变化的原因,一般有自然和人为方面的原因,然后针对该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应遵循“顺”与“治”的原则,所谓的“顺”就是适应,“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如植树造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达到多吸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般包括工程措施(人造尘土,人造云层)、技术措施(工业节能技术、推广新能源)、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发展海藻农场)、管理措施(居民生活节能意识推广、推广白色层顶、控制森林砍伐)等。
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字眼,常见试题有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对于区域发展条件影响的优劣,评价该变化对资源状况、工农业、城市区位、交通的影响等。
全球气候变化评价类试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全球气候变化(或是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向分析时要注意既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辩证阐述,针对该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也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气候变化对工农业、城市交通等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的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二是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中国相比,评价某国气候变化的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区域还是资源条件),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冰川水转化为其他水资源,这只是水资源在形式上的转变,并不是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相反,陆地水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减少,海洋水资源有所增多。
对农业生产来说,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而受益,但也会干旱加剧,造成供水不足;中纬度谷物带变暖,蒸发增强,作物水分亏损,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各国农业经济结构需要调整。
对工业生产来说,全球变暖可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总体上来说,能源消耗增加。使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制,但也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对人类健康来说,极端天气和气候增多,加快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可以使疾病传播媒介扩大,从而扩大疾病的流行,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总之,在分析时既要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的影响,也要想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注意全球变暖的影响不只是消极的,还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