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春,季 璟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500)
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伟大事业建设的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认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坚定、本领技能的扎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来接力,通过他们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较量,同时在文化领域的博弈也异常激烈。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等途径,对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强烈的文化渗透,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不断侵占我国高校思想意识阵地,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这些都对我国青年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带来严重挑战。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也严重影响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困难重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引领着当代青年大学生崇高、永恒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高校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要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社会规范,它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价值判断和道德语言,是大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尺,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有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应该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以完善社会道德所要求的内容为目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如穆尼尔·纳泰曾经说过,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2]。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一个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必然要求其具有高尚的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促使大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稳重的关键一步,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塑造我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要想在社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发展规则和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群体当中最具有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有序进行和和谐发展,更有助于实现社会有机体的健康运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是实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维护国家形象的重任[3]。大学生作为国家一代有文化、有思想、有素质的青年,更应该积极承担维护社会安定和保护国家形象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推进,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应该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核心所在,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一环。要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不仅要加大对社会的投入,更要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软实力的提高。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面临着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历史任务,需要中华儿女去解决和承担,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影响着未来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4]。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灵活的创造力,更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担当意识和民族意识,有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其将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当前我国社会公民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推进立德树人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5]。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被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当中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青年大学生必须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所需承担的国家、社会和历史责任,逐步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的24个字蕴含着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其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和个体的责任[6]。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可信赖和社会主要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大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团结、文明的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对社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使我国在新时代、新社会的大环境下,实现公平公正、自由法治等;对个体的责任感主要是在进入社会后,实现“爱敬诚友”的四字准则[7]。由此,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践行中,是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对于全社会和全民族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的时代具有新的定义,主要表现为对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的承担[8]。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青年大学生掌握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科技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保障。要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同时也必须保证青年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价值方向努力奋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才能取得实效,焕发生命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为社会输送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与高校教育实施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在高校这个体系中,与中学相比课程少了许多,时间也相对自由,但是大学的学习是非常看重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较高。纵观整个大学生涯,老师都会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程,把找到更好的、钱多活少的工作作为主要目标[9]。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充实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刻苦学习,很少有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报效祖国,为国家做贡献也渐渐变成了一句空话[10]。高校这种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的体系,忽视了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责任心的教育,尚未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明确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虽然有一些名牌高校开始重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但是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这种只重视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教育,忽视人文道德、思想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没有考虑与结合其自身的条件与资源,缺少系统性的责任感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视角比较狭窄。目前,高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还没有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动目标等多方面系统的、有规划的进行,在这几方面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高校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工作必须制定明确的目标,从而培养出具有责任心、高素质和社会所需的人才。
目前高校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工作主要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缺乏实践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教育内容,尚未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没有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未能将文化育人与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有效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的方法方式还滞后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多数还停留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式,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社会实践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式。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方式没能够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和贴近社会,多数采用理论讲授的传统方式,缺乏采用“混合式教育”“情景模拟”和“实践体悟”等新兴的教育方式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11]。因此,高校应该丰富社会责任教育内涵,创新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应该将社会责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
高校是一个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极为活跃和复杂的领地。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比较容易受到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在向我国输入新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不断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高校进行西方文化意识渗透[12]。多种文化和思想意识在高校阵地中激烈碰撞,相互融合,对我国高校主流价值观念带来严重冲击。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借助西方洋文化节等形式正逐步影响着我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落后的封建腐朽文化也披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外衣在高校中成渣泛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难以为青年大学生所甄别。目前,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也缺乏一定的网络信息技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把控力不足,使得贴吧、微博和网上论坛成为西方文化和封建文化的藏身之所,致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困境重重。
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需要强大的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我国公民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曾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3]。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师生必须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高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入课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积极营造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阶段,未能很好地结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必须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首先,必须建立丰富而完整的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融入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毕业生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与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网络教育等相融合。深入挖掘各个学科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培育的相关元素,努力做到教育教学目标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目标相融合,做到学习和实践有效统一[14]。在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把对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相关内容编进教材,带进课堂,融入实践等,丰富和完善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体系。其次,必须创新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方法,只有坚持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学生、社会和实际[15]。有效运用“情景讨论”和“实践体悟”的方式,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让青年大学生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当作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尤其是一线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高校课堂和网络意识阵地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的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推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大众化[16]。网络成为当前青年大学生重要的活动载体,高校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传统网络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对接融合,深入探究网络社会责任的规律,提升网络文化在社会责任培育中的作用,牢牢地掌握网络阵地的文化话语权。努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新设计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加强网络舆论正确的引导,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之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及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实际行动自觉弘扬和践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文化育人。
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关键作用。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深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应该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创新培育方法,努力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