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王暖龙
在教学应用层面,电脑绘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在小学的教学环境中,电脑绘画的教学可以通过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美术爱好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思路,应用于课堂教学环境之中。
美术教师在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电脑绘画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电脑绘画学习的知识点和创新内容进行思维交流,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思考。在教育学的研究中,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能够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了解问题,并认真聆听他人的看法,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学习小组对学生的绘画技术和绘画内容进行观察,通过择优选择的方式,选择出绘画水平较好的绘画作品,利用交流软件,共享至交流群众,并由小组内委派专门的“小解说员”的方式,对自己小组的绘图技巧、绘图思路进行讲解,从而使小组在班级内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能力[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具象化理解能力。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对课外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了解到自然界的特色,并为美术学习奠定素材基础。例如,在进行电脑涂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课外课程的方式,组织学生前往室外,对生活环境中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并了解这些动植物所拥有的颜色特点。随后将这些颜色特点通过笔记、纸面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之后的电脑上色中,将颜色特征进行实际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美术绘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随着社会教育领域关于“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火热开展,学校方面还可以由美术教师带队,组建学校方面的具有优秀电脑绘图能力的学生参与到电脑制作互动当中,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攻克面对的难题,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美术教师的引领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当能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美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并从中获得艺术和情感的感染,最终达到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对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话术,引导学生对画面当中的色彩、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尚不足以完全明白《格尔尼卡》当中所蕴含的艺术情绪,因此,可以由学生对色彩内容的运用进行总结,并在电脑上通过所学习到的电脑操作知识,对色彩的运用进行模仿,学生在进行电脑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色彩运用和色彩选择进行引导,使学生更能够清楚地了解电脑绘画中色彩的结构分布方式,最终达到对色彩的敏锐观察能力,奠定艺术创造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电脑绘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因此,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应当依托电脑绘画的技术手段,通过美术美学表达和生活情境相互交融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电脑绘画中充分运用,最终达到创新创作思路和奠定创作基础的目的,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