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芳
(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 昆山)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改革主旋律,素养主要指的是人的修养与素质。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特征,重视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工作。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需要具有和终生发展观念一致、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地理学科品质与地理核心能力,是学生在通过地理学习之后形成的、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心理品格,是所有学生均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同时也是学生地理观点、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以及其他地理学科能力的综合表现。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相关规定,结合初中地理学科性质,我们可以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科学素养与地理人文素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兼容性,同时互相之间又具有一定独立性[1]。
在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中,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基本内容:
第一,环境意识。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占有核心地位,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学会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具体行为。学生构建正确的环境意识,可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了解,可以对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做到准确认识,并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应对能力得到培养。
第二,地图技能。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地图为地理学科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重要学习工具。通过读图,可以得到有用地理信息,在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读图方法,学会填图、读图、绘图以及分析地理图,地图技能是初中学生地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第三,区域认知。在初中地理学科学习中,区域认知为基本认知方法,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区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明确区域联系以及区域发展差异情况,让学生区域地理视角得到有效培养。
第四,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对地理学具进行制作、对地图进行绘制,以及参与地理学科相关社会调查等活动时需要具备的行动力。地理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利用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五,地理表达。地理表达主要指的是用语言描述地球表层与近表层,是人类认识地球环境、人类传递信息以及社会交流中的重要媒介。在初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中,需要对学生地理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利用较为准确、规范的语言对地理事物及地理实体进行描述[2]。
精心设计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对文字内容的延伸与补充,是对图像内容的完善与发展。活动内容可以让地理教学具体性、系统性得到增强,同时可以对学生起到拓展、启发作用,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用心观察、动脑思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当前掌的握地理知识,借助地理工具完成相关实践任务,从地理角度对地理环境进行了解与欣赏。
理清课堂问题可以让学生养成全面的协调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清,需要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依照自身对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地理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进而形成具有相互关联性、独立性的知识体系。如在“天气和气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对此术语进行正确使用,对卫星云图、天气符号进行分辨,笔者就将曾引起社会热议的全球变暖问题引入至课堂之中,让学生对地球受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造成此问题的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以地理视角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确保地球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形成。
在初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可以利用树形结构体系,采用线性模式、三维模式来将地理知识展现给学生,保证模式的直观性、脉络的清晰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对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对地区与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探索。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树形图主干,画出两条树枝,即经济概况以及地理概况,在经济树枝中,画出现代服务业、交通业等枝杈;在地理概况树枝中,画出人口、位置、范围、面积、气候等枝杈。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中,主要包含环境意识、地图技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及地理表达这五个方面,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清课堂问题以及建知识体系等主要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