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瑛
(湖北省江汉油田高级中学,湖北 江汉)
兴趣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只有对面前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那么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当前的生物实验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在上面讲什么,学生就在下面说什么,这样长期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十分枯燥,对其不感兴趣,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为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之前为学生导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高二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向日葵的图片以及其生长的小视频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见过这个花吧,大家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吗?为什么会这样生长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真的是朵朵都向着太阳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节课产生了浓厚的教学兴趣,积极地参到课堂学习中来,就教师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是向日葵,它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还有的学生说:“这样应该跟向日葵本身的生长素有关。”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地评价并带领学生学习达尔文实验,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发现植物生长向光的关系。这样教师为学生导入课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都是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播放实验过程或者是自己为学生操作演示,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不能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将学生分成数量相等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大致相等,然后将花生、玻璃载片、小刀等工具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会有什么变化,探究花生中是否含有脂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课充满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认真地操作实验。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但在当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实验,没有对各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做出积极地评价,这会使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水平低,对自己没有信心,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心理,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反而会导致教学效率不断下降。为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在实验课堂中要多鼓励、夸赞学生,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赞扬,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在下一次的学习中再接再厉。(2)当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的实验时,教师要公正地评价每个学习小组,指出小组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生物实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