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2-25 05:56胡国新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浮力功率概念

董 云,胡国新

(1.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湖北 武汉;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湖北 武汉)

对高效课堂较普遍的理解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低消耗、高质量”。当前基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效课堂”,应该有更新更高层次的诠释。课堂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主阵地,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已成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的职业责任。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概念教学

(一)概念的引入

丰富的经验知识,是形成抽象概念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回忆或观察。如用龟兔赛跑启发学生回忆和思考运动的快慢;用按图钉启发学生回忆和思考压力的效果等。再现生活中的经验,并加以思考和整理。在此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二)概念的形成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由经验上升为概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将已形成的物理图象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加工,概括、抽象出其本质,得出物理概念的定义。如速度、压强、功率等概念都是对同类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类比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它的量的特征,找出计算公式和量度单位。这样便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物理概念。

(三)概念的应用

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找出它与别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是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的重要过程。如学生在学习了功率的概念后,往往会形成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就多的错误观念。如果先引导学生利用功率公式去分析和计算一些具体的做功过程,然后再来讨论功率和功的关系,学生一般都能理解:功率大只是做功快,与功的大小没有直接联系,只有与时间一起才能确定功的大小。

二、重视实验探究

(一)演示实验学生自主设计

将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时,笔者就将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作了一些改进。给学生提供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水、圆柱形铝块,并开放式地提出老师想知道的问题:如用这些仪器你怎样测浮力;浮力大小是变量还是个定值;与什么有关;你还想知道什么等等。经过交流,实验方案相似的同学就自动组合。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升,对浮力大小的测量就达到了一个较高层次的认识。

(二)分组实验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生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这节知识时,先确定实验目的,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讨论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制作数据记录表格后,便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际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电路故障,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学生会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数据有点不同,老师也只需引导,切不可直接说明原因。

(三)课外实验学生自制实践

科学探究不但体现在课内,还应体现在课外。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制温度计、弹簧测力计、气压计等;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课后诸如用钢尺击打棋子的小实验等,并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配上语音说明拍成视频,发到班级群共享,适时提醒其他同学和家长参与观看和点评。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往往能帮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还原科学史实

杨振宁教授曾将他取得成功的奥秘归结为:“要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而不要淹没在文献的海洋里……”。这给我们物理教学极大的启示:应该深入挖掘在物理学曲折的发展史中涌现出来的伟大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内容时,不仅要在知识上有所突破,而且还要从方法、思维、态度和精神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从人类开始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到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历时两千多年,这其中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也走了一些弯路。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的本身。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发展史显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和应用,打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此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时,要用心研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浮力功率概念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功率』知识巩固
功与功率辨
追本溯源识功率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做功有快慢功率来表现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