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恒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中心初中,山东 日照)
初中语文是初中学科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扩充学生的知识阅读面,更需要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策略的提出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其特点是综合性、自主性及合作性。综合性是指教师开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是指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性则是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既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学生集体意识。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每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围绕“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开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为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和每部分教学所占的时间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尽管我国教育界不断引进和开发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其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教学以考试大纲为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畸形的教学理念下,往往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素养;其次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理念认识不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极大地打击了综合性教学模式开展的积极性;最后是初中语文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偏低,教师对教材和考试大纲的依赖性较重,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主题思想,进而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教师在教学时过度依赖教材大纲和考试要点,采用“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师生间的课堂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源泉,在教师转变和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后,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才能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随着综合性学习理论的推广和普及,要求教师要以综合性教学为基础,围绕这一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情景教学模式,再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合作性,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彼此间问题、观点的交流和分享,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时,首先要设立可行性高、趣味生动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其次班级分组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依据“取长补短”的原则,实现科学化的分组,以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率;最后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或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动力。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提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说举办校园作文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学习和深入掌握综合性学习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进而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集体合作意识、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学生,为其今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