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靖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安徽 阜阳)
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之下,核心素养教学已经逐渐走进课堂并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分析发现,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第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和理解。其中第一部分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语言素养的发展等方面,都在学生个体语言构建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全方位渗透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实现教学的进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从学习说话的时候,语言的建构就变得非常重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校的教育影响和语言建构导致学生的学习已经基本成型。在这一阶段,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得到稳步提升。这样的情况并不表示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教学就可以放松下来。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准确率,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知识,我们就需要结合教学的整体情况,夯实语言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的提升夯实基础。实际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整体的情况做好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一般都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等到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具备学习文字基础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直接上升到追本溯源的阶段。也就是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的内容放在寻找汉字的本源的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汉字最为原始的意义为基础入手开展教学。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融合文言文的内容渗透讲解,就可以实现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具体的词义和汉字的词义,从而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汉字的解释。
在引导中,教师可以结合汉字构成的基本原理,融合象形、形声、转注等多方面的内容,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汉字的构成,并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工具书,如《说文解字》等,积极主动地探索汉字的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汉字本源、书法课等内容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对书法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
通过这样的方式,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看似琐碎的内容,在教师多方位全面的引导中,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本源上理解汉字的含义。在结合文言文学习和成语对语言建构的理解之后,学生对于汉字就会出现另一种认识。同时,之后,学生在看到字音字形、文言文内容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之后,自然而然可以得到简便的解法。
在开展教学中,除了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之外,还包含有对文章的理解和渗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可以加深对于优秀的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讲授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上和课下仔细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可以在佳作中丰富对语言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认知美、感受美的能力,继而达到语言的构建的效果。
在这一阶段,当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们很快就开始喜欢上写作和表达,从而在语言的运用和认知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这时候,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写作。当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学会了语言的构建之后,就会受到一些优秀作品的影响,将这些作品中的语言构建方式运用于之后的写作当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并且语言运用能力也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助力。在这种阅读中渗透语言的建构,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以及学生的审美鉴赏等相关的语言核心素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是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和文章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传统著作和优秀著作的支撑之后,体会中国文化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更好地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