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利
(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中学 山东日照 276808)
一堂课下来,教师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学生头晕眼花,昏昏沉沉。有的教师倒是注意到了主体的参与,但是教学中教师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学生不能深入思维,教师包办多,学生有效参与较少,加重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也就是习题讲解时,教师按题目序号依次讲解,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没有习题讲评的针对性,就没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看似雨露均沾、面面俱到,实际上讲完之后如蜻蜓点水、学生印像不深,同类型的题还会一错再错。
教师对完答案直接讲解错题,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深究,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缺乏知识或思维的扩展,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讲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源,没能从师生等各方面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深,没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缺少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没有更好的分析学情,查漏补缺,得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
笔者觉得只有瞻前顾后方能更好的促中间,即习题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课前准备、上课、课后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习题讲评课的关键,课前要做好那些工作呢?笔者认为因从“阅”“查”“析”“选”等四方面入手。
(1)重视“批阅”——了解“症结”所在
“批阅”就是“摸底”,教师在课前需要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方法运用的是否灵活,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从而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习题课教案。解答题还要“阅”答题步骤和答题习惯。“阅”的质量要高,对错分明,评判规范,不要出现错批、误批现象,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严谨、严肃、认真的氛围。
(2)仔细“排查”——设计“治疗”方案
①排查作业中错误集中题目,联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总结容易犯的集中错误。②排查作业中正确率高的题目,联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效评价多种方法,对最好的方法在全班加以推广。③排查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掌握情况,统计重点知识正确率,难点知识出错率。依据两率高低选择讲练比重。④排查典型作业,找出错最多的题目的共同解法,分析原因。对马虎“点”要重锤敲击,知识遗忘“点”应变换角度进行重新记忆,易混“点”要对比强化。
(3)缜密分析——构建讲评目标
分析自己教学得失,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分析学生错误的方法,分析学生错误的习惯,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保证习题课有的放矢。
(4)精心“挑选”——“滋补调养”
“挑选”也就是精心选好例题、巩固题、补偿题、反馈题。这也是瞻前环节的“核心”,题目选择要有针对性,题的量不可过多,要少而精,要有“面”的覆盖,也要有“点”的深化。一节习题课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因此,教师要认真筛选,精心安排,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也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错题本和积累本
数学的学习就是在“纠错中提高,积累中进步”,不怕学生暴露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落实问题,习题讲评课后,要及时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和积累本,保存好易错题和典型问题,同时整理题的过程本身又是一次加深理解的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在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性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2)分层布置作业
教师要用心挑选典型习题,要注意习题的层次性,也就是分层布置作业,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A型和B型两个层次,A型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B型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
(1)要有一支红笔握在手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永远不如烂笔头”,在听课或积累纠错中适时地红笔做好圈点、批注、以及方法的总结、感悟等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的学习,无论课前还是课后都要有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经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及掌握一些解题思路。俗话说“坐车不记路,开车才记路”,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自己亲自去体验的才是印象最深的,也是最扎实有效的。
从下的功夫方面看,可能比一堂新授课还要多,只有瞻好前、顾好后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无的放矢、照本宣科的状况。才能为落实高效习题课堂保驾护航!初中数学习题课应该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学的灵活,学的扎实,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数学才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