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冬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古营集镇半截庙小学)
数学是一门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基础学科,数学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对开发人的智力、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多的技巧性训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他们缺乏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大都是思想僵化的应试人才。我国全面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由于这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教师要善于让这门从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学科回归到生活当中来,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将课堂上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当中增强应用意识,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极具抽象性、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是难以激发他们兴趣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的满堂灌输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量机械的计算题更是让他们情绪低落。为了在课堂学习当中成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例如,在教学“利息”部分内容时,我就设置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问他们如果家里有很多现金,但是放在家里不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小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将钱藏起来,有的说可以带在身上,有的则说爸爸妈妈为了安全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去。我顺势对他们进行引导,说明钱确实是存进银行里面更安全,不仅是安全,银行还会付给我们利息,我们可以增加收入。但是不同的存款方式获得的利息会有一定差别,那么,采取哪种方式存钱才更划算,可以得更多利息呢?利息应该如何计算呢?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当中积极主动,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当中存在大量抽象性极强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知识和小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放置到具体的生活背景当中去,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展示出来,让生活当中的实物给他们带来直观的视觉刺激,他们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和探究数学当中的生活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乘法分配律”部分内容教学时,我让学生关注教师墙面上的瓷砖,让他们比赛看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把瓷砖数量数出来。学生纷纷数起瓷砖来,在他们陆陆续续将数完的数量报上来之后,教师对数得快的学生和数得慢的学生分别提问,数得慢的学生都是一块一块地数,而那些数的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则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先数每行有多少块瓷砖,再看一下一共有几列,相乘得出了得数,有的学生则是先将每列有多少块瓷砖数出来,然后数数一共有几列,把几列的瓷砖数量加起来。这一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学生还在比赛过程当中开动脑筋,寻找数得快的方法,教师再让数得最快的学生介绍数瓷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还要善于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生活化的数学练习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调动小学生数学练习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可以在生活化的数学训练当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练习设计当中,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练习积极性,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题目: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我们的教室墙面太脏了,泥工师傅来给我们重新粉刷,他要根据粉刷的平方数带足够的墙面乳胶漆,他打电话询问需要粉刷的面积,你们能帮他计算出来吗?怎么计算呢?这道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们从家里拿来测量工具,亲自动手实践,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既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量,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健.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8):891.
[2]张朋生.浅析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6(11):72.
[3]石汉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Z3):35-36.
[4]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