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生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没有效益的课堂,教师的努力就会徒劳无功;没有效率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效益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是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如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这不但要求教师要能够传道授业,还要求教师高效地传道授业。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学得疲惫不堪。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石子坠湖,便溅起朵朵玲珑剔透的水花,片片涟漪散向周围。同样,一个出彩的导语便如这坠湖的石子,当融进枯燥无味的课堂时,语文教学会变得有滋有味。
猜谜语是一种古老又新颖的游戏,如果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时加入谜语。比如:在教授《画》这首有趣的诗歌时,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同桌之间互猜谜语(同学们猜测几分钟后)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好不好?谜语是:远看山有色……人来鸟不惊。你们想一想,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谜底就是: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下面,教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古诗里面都描绘了哪些景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思考,积极地讨论。教师利用这种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音乐凝聚于心,形之于声,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又如流水般净化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利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找春天》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的前两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如此欢快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一下子激起了小朋友们找春天的欲望,使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于是,学生的眼前便浮现出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小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相对欠缺。而多媒体手段新颖,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景,还可以将静态课堂与动态生活相结合,从而给语文课堂吹来一缕缕清风。比如:在讲授《秋天》这篇课文时,笔者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描绘的秋天的美丽图景。学生从屏幕上看到“高高的蓝天、变黄的树叶、黄澄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图景。在观看大屏幕的过程中,学生仿佛亲自走进了大自然,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一提到讲故事,小学生就像充满气儿的皮球,精神抖擞。教师把生字编成故事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不失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学“灭”字时,笔者这样设计:这个“灭”字,表示把火一盖,火就灭了。学习“休”字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去编故事。不一会,就有同学争先恐后地发言了。有的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在树荫下踢毽子,他玩累了就靠在树边休息。”有的学生说:“一个老爷爷去山上砍柴,在回家的路上,老爷爷感到很累,就靠在木头边休息。”在孩子们看来,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美丽的故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文字符号的“秘密”。这不但使原本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美妙。
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常客”,语文课堂上需要再现更多的生活场景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以此振奋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情境教学法,用情感的力量引导孩子们飞向广阔的蓝天。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小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夏时的美丽景色,如,清澈的河流、在微风中摇曳的柳树、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翩翩起舞的蜻蜓等。教师鼓励学生把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初夏的迷人景色分享给大家。通过创设情境,教师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古诗《小池》的兴趣,还引起了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只有把情境融入语文教学,课堂才会变得鲜活。
总之,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期待;也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之一;更是构建教育生态文明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构建如行云流水般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13(23).
[2]郝丽香.关于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