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均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数对确定位置》时,知道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这一内容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在教学前,我对教材再次进行解读。明确了这个内容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会简单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了解“数对”的产生过程。“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我苦苦思索:如何让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本节课的知识点无缝对接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对案例。
我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我与孩子们做了一个我说“数对”,请“数对”对应的孩子站起来和大家打个招呼的师生互动小游戏;然后同桌交流说出好朋友的位置的“数对”是多少,让对方猜一猜的生生互动小游戏。这样的小游戏让他们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
在初步了解“数对”的概念后,再让孩子们在方格图中确定自己的座位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们明确了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轻松掌握知识,又能愉悦地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亲密。
《数对确定位置》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让他们在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从而思考解决问题。
孩子们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亲身经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这两种方式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更科学地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规则的。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分析、交流分享,进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数对。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智慧的生成。
我还巧妙地创设出一个个数学问题情境:看座位图、猜名字;找自己的位置,找朋友的位置,并且及时用富有赏识性的评价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换位置游戏,兴味盎然地欣赏一个个有趣的、别致的找数对的产生过程。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
通过让孩子们找一找,看一看。在同一时间内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得出:任何物体的位置都可以用一组数对表示。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表现了、感受了,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
在探索确定位置的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到影院看电影的座位图、医院里中药的位置摆放图等生活中数对知识的应用。通过看、找的方法,从而得出每个人或物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个数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我让孩子们大声又自豪地说:“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用数对表示。”每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声音都特别洪亮,因为他们在这一时刻感受到这一结论就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是他们自己研究出的成果,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数学家。
在练习中,我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让他们感受到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幸福。
在教学“生活中的数学”这一知识点时,我先是介绍了围棋的历史,告知孩子棋盘上的纵横线可以帮助确定旗子的位置。接着通过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的认识,人们可以根据某一地点的数对准确地找到这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这些知识让孩子们亲自经历知识的源与流,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他们才能汲取原汁原味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精华,真正提高数学能力和素质。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日常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和事例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教学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多角度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明白数学因生活而美丽,生活因数学而多彩。
参考文献:
杨永玉.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数学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