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璋年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碑廓中心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强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根基,在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实施教学过程,创设日益良好的校风和社会风气,助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以下本文就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何优化教学效果,期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仁。
所谓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理论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让新一代的小学生(未成年人)在思想和意识上认识到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质养成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学校教师和自觉监督的引导下,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构建。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意思就是说,德育应当作为百育之首。因为如今社会媒体多报道出的各种负面新闻如:学生校园轻生、校园暴力、社会地沟油现象频发、果农滥用化学药物致使食物早熟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果我们健全思想道德建设,便可以将这些“扭曲”的社会现象扼杀在摇篮中,在理论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升理论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典故,比如“孔融让梨”的典故,让小学生明白谦虚礼让,和睦亲邻的道理;又如,“立木为信”的典故,可以让小学生知晓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诚信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此外,“程门立雪”的故事也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尊敬师长、尊师重道,而我们教师自身也应当时刻以“为人师表”来勉励自己,为小学生在多方面做好教学的典范,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提升理论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意在指理论教学虽然十分重要,是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知识区域的基础,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引导。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探索欲望强烈,他们似乎在课堂上不能安静下来,总是喜欢摆弄手中或者身边的各种物品,更有甚者和前后桌同学窃窃私语,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学生在讲台下“开小会”的尴尬教学境遇,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在理论讲说的同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让品德与社会课堂趣味性满满,生动性满满和活泼性满满,提升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我与家庭”部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明白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身上负有的为人子女的义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围绕这一教学的主题开展“家家酒”教学活动,模拟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如“家庭晚宴”“生日聚会”“家庭外出游玩”“父母生病”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满足儿童的探索和表现兴趣,提升儿童的表演天赋,此外,对于构建和谐、融洽、生动、趣味性的小学品德课堂,也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的,每一位小学品德课教师都应当深入分析和结合小学生的特殊学习心理,尊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效品德课的生成和构建。
又如,对于实践品德课教学来说,我们不能仅将教学的视野局限于课堂,还应当积极向课外拓展,带领儿童走出课堂,外面的德育实践课将会对小学生的成长更加有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将学生带出校园步入社会一定要切实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小学德育的实践课,如教师在植树节(3月12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田野植树种草,做绿化土地的公益性活动,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加健康,做到人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如,我们还可以组织多才多艺的小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做公益辅助活动,可以唱歌、朗诵、体育竞技等等,以学生的才艺博得老人的喜爱,也让社会上尊老爱幼的氛围更加浓重,让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和谐。相信通过这些实践性的德育活动,可以丰富儿童的体会和感知,促进德育效率的提升。
概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指导学生良好思想道德构建,促进综合发展的一门必修科目,在小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奠基作用。重视德育,祖国的花朵才能茁壮成长,我们祖国也才会有更好的明天。针对此,本文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教学方面入手,实施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3).
[2]张远胜.例谈小学高年级段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6).
[3]刘荣连.浅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建构教学情景诱发学习兴趣[J].教育现代化,20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