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琴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为了培养儿童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利用亲子阅读策略和实践,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不同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家长、孩子、阅读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延伸、个体的全面成长,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累积丰富的语言知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
1.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拓展
小学生受到其年龄的限制,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直观的、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通过亲子阅读可以较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智力,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在游戏化的亲子阅读之中构思主题、安排情节、分配角色,自主充分地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联想和想象,拓展和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极大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亲子阅读与语言联想的关系极其密切,小学生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体悟深刻的思想,领略美妙的语言,在无限广阔的书的海洋之中增长见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无尽的创意,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累积语言,提升自己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亲子阅读《夏洛的网》之后,家长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思考相关的问题:“夏洛有几个好朋友呢?夏洛用哪几句话鼓励蜘蛛呢?”使儿童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和完善。
3.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
书籍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动自己的孩子开展阅读,逐渐扩大儿童阅读的范畴,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意义尤其深远。
1.选取适宜的亲子阅读读物和方法
要选取与小学生年龄阶段、知识层次相适宜的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喜爱变换、自由、游戏的特点,选取漂亮的书、主角有魅力的书、情节耐人寻味的书,主题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具有丰富的情节想象力和吸引力,能够快速地攫取小学生的心理,并注意选取语言文字口语化的书籍,并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使学生在欣赏图画、感悟内容的同时发展自己的阅读想象,可以选取绘本读物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使学生理解绘本之中感人、趣味的故事,激发小学生想读、爱读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可以选取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特点相契合的《父与子全集》《亲爱的汉修先生》《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草原上的小木屋》《我们去看海》《新版神奇校车》等亲子阅读读物,这些优秀的亲子阅读文本集故事、知识、搞笑为一体,可以让小学生领悟到其中的为文之道,成为自己写作文的指导和引领。
2.注重选择新颖活泼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在对小学生的亲子阅读策略运用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自律性较低、耐性较差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新颖活泼的亲子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书本世界之中,极大地启迪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1)游戏法。可以选择生动活泼的游戏亲子阅读教学法,让儿童和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展阅读,要充分认识到游戏是孩子的本能,可以让游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领悟书本中精彩的人物、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在丰富巧妙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敏捷度,提升学生的大脑反应能力。在游戏亲子阅读完成之后,家长还可以对其进行点评,让儿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词语或一段话,编写一段简单的记叙文章。
(2)朗读法。可以在亲子阅读中采用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朗读法策略,注意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音、停顿、速度、语调等,通过朗读领略文章中的情感,体味文本中的气势和意味,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讲述提问法。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开展亲子阅读,家长通过讲述或发问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帮助孩子梳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实现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和交流,使儿童清晰地了解文本的脉络和线索,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全面理解阅读文本的主旨大意和思想情感。
(4)角色扮演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亲子阅读,利用小学生喜爱模仿的天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在角色扮演的语言之中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例如,在理解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过程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扮演动画中的角色,在语言的交流中体会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之间的荒诞不经与滑稽可笑。如:“没头脑:我的帽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快还给我!”“不高兴:不———高——兴!”(旁白)这个孩子总是张口闭口“不——高——兴”,难怪大家都称他为不高兴呢!两个有趣的宝贝。
总而言之,亲子阅读可以较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悟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语言,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学习之中,为自己的语文写作奠定基础,提升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惠琴.亲子阅读存在问题及指导策略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4).
[2]张怀涛.不同学科对“阅读”概念的不同认识[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6).
[3]赵晓凤.亲子共读:互动类型、策略及对幼儿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