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何要给这位传教士升职加薪

2018-02-25 13:11
文史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加薪曾国藩江南

傅兰雅

咸丰十一年(1861),22岁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如愿来到香港。这个被身边同学称为“中国迷”的苏格兰穷牧师的儿子,终于实现了他儿时渴望去往中国的梦想。

最初,傅兰雅在香港一所教会小学任教员,两年后受聘到北京同文馆担任英文教习。就在同治七年(1868),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受两江总督曾国藩之聘,任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译员。

江南机器制造局是今上海江南造船厂(隶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前身,于1865年9月20日成立于上海,由曾国藩实际规划,李鸿章具体实施,是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傅兰雅之所以能被招揽到江南机器制造局,主要还是徐寿的因素。徐寿是江苏无锡人,深受曾国藩的赏识,被曾国藩称为“江南第一巧人”,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只木壳轮船。1866年年底,被曾国藩调到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继续造船。徐寿不久给曾国藩提了4个建议,即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轮船水师、翻译西书。但是曾国藩觉得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故只采纳了前三项。不过,当时的制造局总办冯焌光却对徐寿的译书创议很激赏,建议曾国藩“允其小试”,并让徐寿聘请外人来译书,傅兰雅遂接受了聘请。

同治七年,江南机器制造局制成了第一艘兵轮“恬吉号”,翻译馆译出了第一批图书4种,呈送给曾国藩鉴赏。曾国藩不仅对轮船的造成大为满意,对呈送的译书也“甚为许可”,对译书的态度大为改变,甚至计划扩大翻译馆的规模,为此曾专门上奏。

现在看来,晚清时期输入的西方科学知识,大多属于近代科学的ABC,傅兰雅所翻译的西方书籍多是科技类书籍,很像是科学普及工作。但在当时来说,类似于地球自转公转、物质化合分解等知识,即便在知识分子中,懂的人也还不多,而这是当时中国大多数读书人需要了解的。所以傅兰雅又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普杂志——《格致汇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普学校——格致书院,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

傅兰雅单独翻译或与人合译的书籍多达129部,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尊敬,也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光绪二年(1876)4月13日,经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具奏,清政府授予傅兰雅三品衔。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经两江总督刘坤一保奏,清政府又颁给他“三等第一宝星”。

江南机器制造局毕竟是一个官办企业,当初傅兰雅受聘到翻译馆译书的时候,还签订了合同,为期3年,以后每3年续签一次。今天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班克洛夫特图书馆还保存有1871年、1874年傅兰雅两次与制造局订立合同的合约副本,其中约定了雇佣时间、工作内容、工资数额及有关事项。

1871年订立的合约,傅兰雅的工资是每月规平银250两,包括伙食、油烛、房租等项在内。实行每天7小时工作制。3年期间可以有往返6个月的回国探亲假,但其间停发工资。

1874年订立的合约,傅兰雅的工资变为鹰洋(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量涌入中国的墨西哥银元,民间亦称之为“鹰洋”)350元,仍包括伙食、油烛、房租等项,仍为每天7小时工作制。

2018年10月底,笔者觅得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册封面有“江南机器制造局公牍”字样的抄本电子版,纸张为上海九华堂红格笺,共150个对开页面。它实则是江南机器制造局光绪二十四年(1898)全年的公文汇编,据称系孤本。

此汇编中有一份请示文件,吸引笔者注意的是它的标题:《职局翻译洋员傅兰雅请假赴美,及拟酌加薪水银两,并呈〈翻译章程〉》。此份禀请文件,是于该年六月初九日由江南机器制造局呈请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

1898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既是甲午战争之后第四年,也是戊戌变法之年。自强、图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朝野共识,译书被认为是一个最快捷的学习路径,因此洋专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时离傅兰雅初入翻译馆,正好30年。他的能力与成就,已经有目共睹,这或许是要给傅兰雅加工资的重要因素。这份请示报告首先对傅兰雅的表现略加交待:

“品学兼优,欧美中未易多见。”“经前宪沈文肃公(注:即沈葆桢)奏请奖叙三品衔。该洋员在局最久,又于兵制、公法、电矿、汽化、象数、格致、制造等学,靡不钩深索隐,阐发详明。三十年来,译成西书五十七种……”“……需请假赴美,盖以美国旧金山创立大学堂,延渠掌教,意欲往来其间,两无废事。”

傅兰雅请求加薪的禀请文件,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报告坦陈,傅兰雅临行前拟了一份《翻译馆整顿章程》,局方遂有些担心傅兰雅要另谋高就,拟定的章程,或有交接今后工作之意,故双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沟通,傅兰雅讲了一些实际问题:

近今无论中西,日用无不昂贵,华、美两处用度已属不赀,加以银价日低,金磅日涨,汇归尤为耗费。

由此,局方才意识到:

洋员亦有不得已之隐衷,且以局中洋匠彭脱、柯尼施等薪水皆七百余两,未免相形见绌。虽云不敢计较丰薄,毕竟该洋员身游万里之外,年届六旬有余,即存报效之心,岂无身家之计?

局方查知,傅兰雅的薪水是每月380两,而彭脱、柯尼施是两位制造枪弹和炮弹的“洋匠”,其薪水是傅兰雅的两倍左右。此时距离1871年订立续聘合同时已经过去了27年之久,傅兰雅的工资由250两涨到了380两,累计涨幅为52%,年均涨幅为1.92%,综合考量物价涨幅、汇率、译书贡献等因素,这个工资涨幅应是偏低的。显然,傅兰雅在沟通中也没有回避薪酬偏低的问题,局方遂决定为其加薪:

现拟俟其回馆时,或每月加薪水一二百两,合原领薪水每月约支银五六百两之谱,另立合同订定年限,俾偿其加薪之愿,以纾其内顾之念,并杜其另谋之心。……

此番加薪,显然能拉近傅兰雅与其他“洋匠”薪水的差距,不但是一种正向激励,还能传递出官方的重视、认可态度,故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收到这份请示报告后,很快照准。但傅兰雅的译书工作已无法再如过去那样专注,加薪之举显然有些迟误。因为就在等待加薪申请批复之际,傅兰雅已经接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聘请。

1901年,傅兰雅回到上海,帮助联系中国学生留美事宜,在返美时,带了王宠惠、陈锦焘等9名北洋大学的学生到伯克利大学留学。1908年,他又作为加州大学的特派员,来中国调查教育情况,提出了聘请外国教育行家来华帮助管理学校的建议。他还充分利用每次回中国的时间整理、出版他在翻译馆的译稿,共计14部之多。

就在傅兰雅于1896年6月赴美定居之前,他在上海会见了湖南人谭嗣同。谭嗣同当时32岁,因为候补知府分发浙江而途经上海,曾到傅兰雅的格致书室参观,浏览了书室展出的科学标本、仪器,又聆听了傅对科学研究工作、社会、文化进步的规律,乃至对未来世界的景象所发表的议论。

甲午战争之后,谭嗣同和同乡好友唐才常、刘善涵力主发展浏阳矿务,创造就业机会,藉以舒缓乡人因贫困和天灾所面临的威胁。浏阳各矿中,他们特别看重锑矿。谭嗣同与傅兰雅的交流中,除涉及科学性、思想性的话题外,还提到了浏阳锑矿的开采和销售。

傅兰雅现存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档案中,存有该年4月25日致艾力斯上尉的一封信(此信被加拿大列城大学历史系教授邝兆江发现并披露),信中就谈及谭嗣同代朋友到上海打听锑矿的市场消息,问若将矿石运来上海销售是否值得。

在此之前,有外国人愿意出价每吨8两收购,并在上海交货。而艾力斯上尉曾提出过普通锑矿石能给每吨25元5角的收购价,这显然是有利可图的。谭嗣同随后将消息函告唐才常、刘善涵,称已经与傅兰雅“面定办法,命淞芙(即刘善涵)急往上海订立合同,以为信据”。

但是,一个月后,湖南方面迟迟没有回应,谭嗣同随即返回了北京,傅兰雅又赴美在即,这桩生意遂无果而终。这个结果一方面与两人没有亲自持续推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湖南巡抚陈宝箴成立矿务总局,推行湖南矿山一律官办的政策,使得刘善涵迟迟未能前往上海相关。

1911年3月,傅兰雅捐银6万两,在上海创建了盲童学校,于1912年11月正式开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盲童学校。

傅兰雅在他的《教育瞽人理法论自序》(瞽,本义为瞎眼)中有一番自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况乎瞽人,双眸既瞎,百事不明,苦不堪言。仆旅沪多年,恒以此事萦念于心,每思纠合中外慈善诸君,兴办此举,惜无人允为协办,因而有志未遂,事竟中搁。十五年前,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国家大书院中,充教习东方语言之职,于教育瞽盲之事,仍未去怀,故多次趁书院暑假期内,远涉重洋,复游上海,总拟想法,兴办此事。

这个自述真实记录了一个在华生活和工作了35年的传教士的特殊情感。

笔者尝试以傅兰雅1868年入职翻译馆起,至1896年定居美国止,来计算他这28年共336个月的工资收入,扣除可能的探亲时间约36个月(以每次6个月为度,保守估计为6次),取整为300个月,工资取平均每月300两,则共计约9万两。因此,他之后为创建上海盲童学校的捐银6万两,很可能基本接近于他除去日常生活、探亲等开支后的大部分工资。

1928年7月2日,傅兰雅在美国伯克利自己的寓所中去世,享年90岁。他因传播宗教而来,却以传播西学而结束,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追求自强图新的过程,是一位非常独特的西方传教士。他以相知于曾国藩而始,以相知于刘坤一而终,与湘军统帅的缘分持续了30余年。而江南机器制造局给这位三品衔传教士加工资之举,迄今刚好过去了120年,也就是两个甲子。

猜你喜欢
加薪曾国藩江南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加薪的秘密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想升职加薪就别说这些话!
英国调查显示彩色服装有助于升职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