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梨 刘春兰 刘春芳 胡军华 廖莹琳
【摘要】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检查黄斑病变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间本院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晶体混浊程度小于C3N3P3)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黄斑部OCT检查及眼底照相检查。统计频域OCT对黄斑部疾病的检出率,获取OCT图像;统计眼底照相对黄斑疾病的检出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白内障术前黄斑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所有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准,频域OCT检查黄斑病的符合率为98.83%,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诊断符合率为87.50%,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率为91.30%;黄斑区病变患者中心厚度远高于未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C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合并黄斑病变患者灵敏度较高,可以显示不同黄斑水肿的情况,推荐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治疗;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
白内障是全世界范围内致盲率最高的眼部疾病,患者视力受限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普及,以及人工晶状体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同时对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和效果预测准确性也越来越高[2-3]。白内障患者眼底的黄斑部结构是否正常直接關系到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4],OCT是目前检查黄斑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则主要探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前采用OCT进行黄斑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间本院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进行临床研究,患眼160只,男89例,女71例,年龄45~77岁,平均(57.3±4.0)岁。纳入标准: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临床研究的白内障患者,能够和医护人员配合进行OCT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的患者,晶体混浊程度小于C3N3P3的患者等。排除标准:伴有玻璃体疾病、角膜病变以及无法使用频域OCT检查的白内障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障碍、单只冠脉血管、导引导管同轴的开口部病变、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对冠脉内冲洗液过敏的患者等[5-7]。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设计眼病筛查表 眼病筛查表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肾脏疾病史、心脑血管病史、是否有黄斑病变史、眼部手术史等。
1.2.2 黄斑病变检查方法
1.2.2.1 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 先对该组患者进行裂隙灯、视功能检查,再使用佳能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R-1 Mark Ⅱ免散瞳数码眼底相机(1 510万像素)多眼底进行照相,以45°视角进行照相,最小瞳孔直径为3.7 mm,屈光补偿区间在-31~+33 D间,使用“2*”模式,能够放大观察相关区域的结构细节。检查过程中一般受检者的瞳孔直径会≤3.7 mm,但依然可以尝试进行眼底照相,若获取的图像较为模糊则叮嘱患者休息片刻后再行拍照,获取3~4张照片后由2~3名资深医师共同阅片选出能够清晰分辨黄斑疾病的照片。
1.2.2.2 OCT检查方法 使用的设备为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CT3-STRATUSOCT诊断仪,参数设置:扫描深度2 mm,分辨率为10 μm。图像扫描:先滴用散瞳药促进瞳孔放大后检测,或可直接在小瞳孔状态下检查。受检者坐于OCT裂隙灯显微镜前,患眼和镜头对准,叮嘱其使用患眼注视内固视点,或对侧眼注视外固视点,然后调节内、外固视点,使得监视器上获得高质量的扫描部位眼底图像、OCT扫描线(环)。扫描时上下调节控制面板的操纵杆,直到电脑监视器上显示出扫描部位的OCT图像,冻结图像,储存。图像分析:选取需要分析的图像,根据扫描部位和拟分析的组织层次,选择相应的分析工具。
1.3 诊断标准
1.3.1 眼底照片黄斑病变诊断标准 根据文献[8-9],(1)黄斑前膜。黄斑区反光效果增强,部分呈金属样反光情况,周围血管多为扭曲状,视网膜有明显的褶皱。(2)黄斑裂孔。即照片中黄斑区有1/4~1/2 PD大小且边缘清晰呈暗红色小孔,空地有少量黄色颗粒。(3)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有三种类型:①高度近视变性,在>-6.0 D屈光状态下,眼底后极部出现漆裂纹、巩膜葡萄膜肿、色素斑以及视网膜萎缩病变;②年龄相关变性,参考全国眼底病学组织制定黄斑区变性诊断标准,照片显示黄斑区玻璃膜疣、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色素紊乱等;③未明确原因变性。
1.3.2 黄斑区病变OCT检查诊断标准 黄斑外板层裂孔,黄斑区神经上皮外层囊壁缺损,内层囊壁则完好;黄斑内板层裂孔,外板层组织完好,内板层囊壁缺损;假性黄斑裂孔,其轮廓与黄斑裂孔类似,氮气视网膜组织完好[10]。
1.4 观察指标 计算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记录该组患者在两种检查方式下黄斑病变类型和比例情况,记录OCT检查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的一致率;测定黄斑病变患者与无黄斑病变患者其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160例白内障患者,患眼160只,经手术确诊为黄斑病变患者24例(24眼)。
2.2 O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OCT检查结果显示,160只患眼中,23只存在黄斑区病变,1例黄斑变性误诊为正常,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83%,见表1。OCT检查和眼底照相检查的一致率为91.30%。
2.3 眼底照相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结果显示,160例(160只患眼)中,21只有黄斑部疾病或者疑似病变,患病率为13.13%。黄斑前膜7只,黄斑裂孔4只,黄斑变性10只,见表2。
2.4 黄斑区病变患者和未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黄斑区中心凹厚度正常值区间在145~170 μm,病变者(n=24)黄斑中心厚度为(177.6±5.2)μm,远高于未病變者(n=136)的(163.8±4.8)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4,P<0.05)。
3 讨论
黄斑部病变是白内障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症对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改善影响较大。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通过瞳孔温热疗法、雷珠单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黄斑转位术、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切除术等有效治疗黄斑病[11-12],继而在黄斑病变改善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因此在超声乳化吸出术前检查其黄斑部是否存在病变情况非常关键。
本院眼科自2014年11月购进频域OCT至今,已成功为部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患者黄斑病做出精确诊断,为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手术疗效、视力和视功能质量恢复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中选取了1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OCT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技术对黄斑区进行检查,从结果来看OCT检查的准确率略高为98.83%,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检查符合率为87.50%,两种检查方式的一致率为91.30%。OCT是一种新的成像模式,其具有高分辨率的特性可以清晰显示眼内微小结构的实时断层图像,直接展现出黄斑区的结构形态[13-15]。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存在黄斑区病变的24例患者中,仅1例黄斑变性被误诊为正常。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技术是一种无须散瞳的检查手段,操作简单、痛苦小、患者的耐受性较高,适用于大范围患者初步筛查诊断[16-17]。该种检查手段虽可以将获得的图像资料储存于电脑中,但是却无法传输到上级医院的信息库中;另外该种检查方式难以替代全面眼部检查,因此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较为常见[18]。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诊断符合率仅为87.50%,其中1例黄斑前膜漏诊,2例黄斑变性漏诊。
此外,本研究对存在黄斑区病变的24例患者和未发生病变的136例白内障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斑区病变者凹中心厚度明显高于未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能够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内部结构,特别是受累黄斑的厚度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也是相较眼底照相检查的优势[19-20]。
综上所述,频域OCT在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前的黄斑病变诊断中应用,可以更准确检查出黄斑区是否存在病变情况,能够对病变类型和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香玲,王剑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5):698-700.
[2]赵星星,崔巍,高伟.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5):474-476.
[3]胡静微,贺意儿.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4,34(4):369-370.
[4]李岩,齐朋承,刘佳.中老年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的黄斑水肿和视力[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
[5]杨萍,周文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及预测模型[J].重庆医学,2014,43(25):3343-3345.
[6]阿布都热合曼·达吾提.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效果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3):224-226.
[7]张慧,崔巍.硬核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856-858.
[8]张智伟.探讨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2):277-278.
[9]岳建中,龚一波.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在老年眼底病中的筛查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7(1):76-77.
[10]毕晓达,樊旭,关娟,等.频域OCT在激光笔致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5):344-347.
[11]徐凤,王梅艳,李之忠,等.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2):20-21.
[12]赵晨皓,刘庆淮,曹二兵,等.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0):1889-1891.
[13]查屹,杜以霞,蔡剑秋,等.基于OCT检测的视网膜结构与弱视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1):908-909.
[14]谭洪,杨丹,姜兴华.OCT检查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视力预后的评估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47-149.
[15]付文丽,刘利莉,郭冉阳,等.OCT检查在外伤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48-2350.
[16]邱春芳.免散瞳数字眼底照相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172.
[17]聂瑾,王佳佳.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机筛查白内障需手术者的方法评估[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6):820-821.
[18]王菁洁,郭晟,孔冬梅,等.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眼底检查中的应用[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5,5(1):31-32.
[19]樊冬生,郭慧敏,陈子林.应用OCT检测儿童及青少年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J].眼科新进展,2015,35(1):63-66.
[20]庞燕华,赵桂玲,柯毅,等.3D 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价值[J].眼科新进展,2014,34(5):468-470.
(收稿日期:2018-06-08)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