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恒谦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过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如今的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在现代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思想意识都悄然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早已難以适应如今的青少年大学生。在高校改革工作的推进下,柔性管理作为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的具体管理方法,这一概念的提出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于此,文章将针对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实践
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社会形态的逐步改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指导理念也正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态势,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与模式应用在现如今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已表现出不适应性,急需进行创新与改革。鉴于企业柔性管理的运行带来的良好实效,教育行业也对此极为关注,正值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改革之际,将柔性管理引入其中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建设,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服务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
柔性管理属于现代社会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作为管理标志,在对人类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渗透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1]。通过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引进柔性管理理论,能够通过非强制性的管理让学生有内心自发生成约束力,由传统的对学生行为的强制管理转变为心理层面的自我约束,而在这一过程中柔性管理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①结合高校学生的行为规律及心理活动;②非强制性管理放肆;③注重对人的潜在影响;④最终管理目标是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遵守规章制度。
柔性管理方式既是主观方面的制约,也是客观方面的管理;既是管理的起始点,也是管理的终结点,重点在于对人类行为规律及心理活动进行研究而以此为依据展开有效管理,与完全灌输的刚性管理有着本质区别。现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如果在行为方面进行强制性管理,那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便愈发难以控制,而柔性管理的方式便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保持持久的积累,是一种更为高级且深刻的管理模式,具体实践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难度。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刚性管理关系不明确
在高校当中,教师、学生及行政管理者形成了校园内部的三大权力系统,而三大群体之间的角力也就造成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三大权力系统当中,主要负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为教师与行政管理者,而一旦这两方面的权力过大便会对学生权力空间造成极大压缩,也就导致刚性管理会占据绝对优势,而这三方权力能够处于平衡状态或者是学生权力要稍胜于其他两方,则柔性管理会成为主要管理方式[2]。由此可见,为了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谐稳定,则需要明确梳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主体观念未完全建立
一方面,高校学生在思想方面尚未将自己从被管理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在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以及督促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高校严明的规章制度与相关机构的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尚未完全体现,对于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意识不足,在提升技能与道德修养方面明显缺乏主动性。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的主体性观念尚未完全建立,有必要在实践柔性管理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牢固高校学生的主体性观念。
(三)行为管理与心理管理有所脱节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对高校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多样化心理困境的产生,我们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许多孤僻、自卑、嫉妒、抑郁等心理疾病都在高校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虽然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已提高这一方面的认识,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管理,但是在行为管理与心理管理方面还存在脱节情况,在进行心理管理之后并未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将心理管理视作为根治一切的良药,抑或是只关注柔性管理对学生行为的改变,而对学生的心理管理造成忽视。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其人生观、价值观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在这一现状下,倘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求学生对刚性管理绝对服从,不仅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制约,同时也会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将柔性管理理论应用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这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相符,也是高校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于此,笔者认为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梳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间关系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不能够出现全盘化的柔性管理,也不能够出现全盘化的刚性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得到正确梳理,实现共存[3]。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倘若单纯实行刚性管理而舍弃柔性管理,则无形中将高校学生置身于严明纪律与规章制度的硬性条框之中,如此一来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无法形成,所培养的人才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倘若单纯实行柔性管理而脱离刚性管理,则会导致高校学生在毫无外部约束的环境下成长,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不良行为,导致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权利受损,同时也难以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与文化氛围。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坚持刚性管理的基础不动摇,在日常管理中要凸显柔性管理的核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对人的需求与尊严保持最大尊重,既要认同人的价值与尊严,也要认同人的差异性;既要认同人的需求,也要认同组织目标;既要认同自我,也要认同他人。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情感与心理的多元素应用,去推进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践,让学生能够自主形成自控自律,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为了目标的达成不断完善自我,有效推动其学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柔性管理的实施去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4]。
(二)落实以人为本,尊重与维护学生权利
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其公民意识与权利意识极其强烈,因此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對学生权利保持充分的尊重与维护显得极为必要。唯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与维护高校学生的权利,才能够确保柔性管理理论得以贯彻落实,这也是柔性管理的实践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落实过程,则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1.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提升自身素质。唯有管理者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且思想管理与思维方式保持正确与科学性,才能够真正理解柔性管理理念,从而在面对高校学生各项权利时,能够以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予以审视,清楚认识到学生权利及权利实现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便能够对学生权利予以充分的尊重与维护。
2.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良好控制自身情绪。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身教”的效果要明显高于“言教”,管理者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去严格把控自身的情感与情绪,才能够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保持应有的冷静与良好思维,进而才能够真正与学生贴近,对学生的权利、诉求有所了解并掌握,投注到实际工作中便能够真正落实。
3.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校园氛围。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权利诉求的平台,使其权利得到尊重、维护,需求得以顺利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重视校园氛围的和谐创建,这与教育管理实效息息相关[5]。唯有基本权利与诉求得到尊重与满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真正得以体现,也便有效促进了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柔性管理方式创新
对于现在的高校学生而言,互联网、智能手机早已不再陌生,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涌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这些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够提供海量信息,同时能够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而借助于新媒体平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实践便能够拓展中更多方式,进而提高柔性管理的实效性。
一方面,凭借新媒体平台的海量信息优势,能够建立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中进行发展性的管理制度与纪律的发布,为柔性管理的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网络平台中还应多发布柔性管理的成功案例,以学生接受度更高的方式,使得柔性管理能够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凭借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性优势,建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互动平台,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前的信息交换与有效沟通,进而为柔性管理的实践提供更多信息资源。同时,鉴于新媒体的个性化特性,高校学生在权利、心理及思想等方面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充分尊重与维护了学生的表达自由,也为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找到了新的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实效,促进师生间的个性化发展与和谐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对师生的真实需求及特点进行全面了解,采取有效的柔性管理方法去提升管理水平。然而,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就在于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性,前者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根本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柔性管理的实践中,要重点理顺其与刚性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方法措施落实下去提高管理实效,进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浩亮.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7(21):134-135.
[2]张琪.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36.
[3]胡佳佳,戴婧婧,王岚.地方高校入学教育柔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铜仁学院为例[J].教师,2016(29):104-105.
[4]梁晓梅.浅述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1):238.
[5]曾炯.浅论“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好家长,2015(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