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管理能力的抽象而不易具体化,涉及范围广而不易考核,都增加了管理实训课程的设计难度,如何有效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增强管理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行动导向法在管理类实训课程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行动导向管理;专业实训课程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实训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这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实训课程是天然的行动导向法教学。当然管理类实训课程也不例外。只是管理实训课程着眼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而管理能力的抽象而不易具体化,涉及范围广而不易考核,这都增加了管理实训课程的设计难度,如何有效的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增强管理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本文将立足行动导向法在管理类实训课程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行动导向法在管理类实训课程中的教学现状
基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管理类实训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思维和业务操作技能,从而具备职业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提升职业竞争力。目前的管理类实训课程主要有三种:
一是专业业务实训,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行政文秘实训、物流管理实训等,这类实训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相关领域职业技能,多作为配套理论课程的延伸课程,是对理论课程中重要的能力要点或难点进行再训练。课程设计一般遵循行动导向法的五步法:任务布置——学生准备——过程实施——成果展示——点评评价。下面以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中的招聘技能实训为例进行说明。首先老师会设置情境布置招聘任务,以任务清单(该清单包括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任务关键点、任务考核等内容)的形式分发给实训小组,然后各实训小组则根据任务清单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资料收集并设计方案、负责方案实施以及进行全班展示,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成果点评。通过行动导向,实际情境模拟,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相关管理技能的培养,个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是专业综合实训,它与业务实训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角色分工更加明确,每人通过扮演不同的企业人物角色共同完成实训任务。主要有ERP沙盘模拟课程及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实训课程。ERP沙盘模拟一种仿真直观的市场环境,以小组竞技的形式组织教学,团队成员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共同制定企业经营计划,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和技能,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领导企业和部门在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交战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学生通过对企业业绩的分析总结,反思自身经营决策,综合管理素质在市场竞争的实战操练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更多关注企业经营的日常业务,要求各部门通力配合,规范的完成企业的某项业务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学会“如何工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多了解企业各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的业务技能,初步具备职业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同时增强职业认知,熟悉就业方向。
三是多专业综合实训,这是一种新兴的实训模式,一般开设在毕业班级,旨在让学生获得社会、行业、企业、岗位的全方位体验,锻炼学生的求职能力、业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二、行动导向法在管理类实训课程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基于行动导向的管理类实训课程在实现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然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若能进行有效改进则能起到事倍功半的功效,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行动导向法在管理类实训课程中应用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专业业务实训,行动导向突出趣味性
作为理论课程配套的业务实训,学生在实训课前都对相关的知识点已有所了解,若实训课程细节注重不足,则实训课程很可能演变成一次课堂作业或是对知识点的复习,而不能达到将理论应用与实际,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所以业务实训,应尽量结合岗位的工作实际,注重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供参考:第一,通过改变实训环境,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角色扮演的实训课程(如行政文秘实训),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分小组进行实训的课程(如人力资源实训),应按小组搭建实训室,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且有助于大家进行团队交流与协作;对于抽象性的管理实训课程(如物流管理实训)可引进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借助看得到的道具及数据,进行知识的运用和转化。第二,单模块业务实训最好能以真實的企业案例为任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招聘技能实训为例,可以以真实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为任务,让学生进行招聘方案设计,并由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进行点评。也可以放映企业的面试录像,让学生进行录用考核等。真实的案例最容易说服人,也最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专业综合实训,行动导向突出差异性
专业综合实训,一般都是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担任各种角色,分工合作完成企业任务,这里是学生认识并进一步接触企业的开始,此时学生往往凭感觉来选择岗位角色,而对各岗位的职责不熟悉导致在实际工作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工作,哪些是他人的,错误的认为工作做的越多越好,所以实训过程中,“一个人即代表一个企业”,以及所导致的搭便车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单一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应尽快帮助学生树立分工和合作的意识,实训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边界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素质。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可供参考:第一,工作任务的传达清晰化。由于此类实训课程中,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务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任务布置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各工作岗位的关键职责及所需技能,然后细化成任务清单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及责任人,强化学生对所选择岗位的认知,这也要求在进行实训安排时尽量做到人岗匹配,人人都有明确的工作岗位是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第二,加强任务完成中的过程监控。任务的差异性增加了过程监控的难度,可由教师及检查员或是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监督。对于实训中的反面事例要及时予以制止,例如对实训过程中常见的“越权”现象,应及时说明企业中强调权责对等,要在职权范围内行事。当企业中的人各司其职时,搭便车的现象便会减少,教师便可以快速发现各团队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各企业的经营难题。
(三)多专业综合实训,行动导向突出成果考核
多专业综合实训作为一种更开放灵活的实训课程,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财经院校的认可。然而这门课却也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该课程往往是几个专业300名以上学生同时行课,且课时较少,教师指导压力过大,以致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充分的专业指导,更多的是强调工作的体验;另一方面,学生随着对管理领域越来越深刻的感悟,在该课程中所选择的企业角色往往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未来的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提升的愿望非常强烈。这就要求多专业综合实训需要在工作体验之外增加对专业技能培养,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对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成果考核,对于布置的任务设置时间点,定时收取,并及时给予反馈,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错中总结提升,获得职业所需的技能(当岗位人数较多,指导教师压力过大时,对于学生任务的点评可以培训的形式集中进行)。
管理实训课程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获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行动导向法使实训课程更有效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