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军
摘 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理念,深入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为一流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精准脱贫;学生资助
《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致力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解决贫困学生上学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确保了脱贫工作的稳定开展与高质量完成。同样与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应当不断加强思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做好资助育人和精准资助,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资助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一、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对落实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促进个人脱贫
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面临的脱贫攻坚的形势依然严峻,某些地区贫困人口缺乏必要的脫贫技术和方法。如果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学生上学费用问题,那么这些家庭就更难以摆脱教育费用产生的沉重负担。全面做好学生资助工作通过教育富民、教育移民和教育惠民,不仅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初级教育,更要接受高等教育。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我综合素养,锤炼核心竞争能力,获得一份具有较高收入和较为体面的工作,从而改变自身贫穷的命运,使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改善。学生资助工作畅通了贫困家庭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他们上升有通道、就业有技能、发展有希望,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消灭了“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现象,有力地推进了我党扶贫攻坚战略的实现。
(二)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有助于带动家庭脱困
学生资助是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正因为教育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就更应优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赋予教育扶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自身,提高能力。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较强的经济能力直接反哺贫困家庭,改变家庭的住房、医疗、饮食、卫生、教育等条件,使家庭成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切实带动家庭脱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影响父母的观念,激发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铲除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思想土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此外,很多家庭子女因无力支付学费,辍学在家,教育本身也成为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尤其对于刚刚迈过贫困的人群,脱贫基础十分薄弱,学生资助通过对这部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家庭“输血”,避免了他们“因学致贫”,再次“因学返贫”,消除社会阶层流动壁垒,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推进有助于带动群众致富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资助及资助育人工作,可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长才干和本领,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摆脱贫穷的同时带动自身家庭脱离贫困。许许多多的家庭共同形成了勤劳致富的良好观念,依靠科学知识,依靠优秀人才,实现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目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志愿服务项目,主动当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使自己变成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帮人富、带人富、促人富”。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通过引进最新技术,打造优秀品牌,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形成农村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挥洒在祖国大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广阔的人生价值。
二、脱贫攻坚战略视野下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路径
(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资助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一种途径。资助工作的目标不仅仅是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要的经济资助,更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和根本任务,强化德育教育和精神激励,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拼搏奋斗、自励自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政策普及和宣讲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宣传活动相结合,与各项资助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他们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下成长为有用之才,真正做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最终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扶贫目标;我们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困难,自强不息,激励学生主动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敢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先锋者;我们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他们点亮理想之灯,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我们要把开展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利用好这一优质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现资助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建立学生资助感恩教育长效机制,使感恩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发放奖助学金等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切实树立“励德修文,知恩图报”理念;再如积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和社会公益劳动,在勤奋劳动中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以及诚实守信、积极上进的道德情操,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三)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于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经济资助的发放,更涉及到地区经济、学生成长等多个方面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资助工作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不断丰富资助工作育人内涵,拓展资助工作育人载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结合地区特點、生源构成、经济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资助工作方案,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预算分配”、“资助力度”、“资助对象”等方面更加精准,不断提高资助精准度;我们要结合新技术、新理念、新工具,积极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等工具,提高资助工作的科学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资助育人和资助宣传,增强资助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加强资助工作宣传
让资助政策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是深层次推进资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以多种角度全面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努力提高学生资助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知晓度,让资助政策惠及经济困难家庭,对于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报告会、讲座、宣传栏、短信、宣传册等传统形式,广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工作的帮助下成长成才的典型事例,积极引导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资助工作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以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传播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在资助工作宣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当结合校园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有规划、有侧重、有针对地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形成集中宣传态势,特别是加大对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重点政策内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家长、教师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努力做到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总之,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全面加强和推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工作实效,在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提高育人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加强学生资助 助力脱贫攻坚[N].人民日报,2017-02-24(013).
[2]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3):66-73.
[3]杨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J].唯实(现代管理),2018(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