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馆藏文物资源 创新社会教育方式

2018-02-24 02:35毛维维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大千世界走出去

毛维维

摘 要:随着历史的变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以收藏为主转化为今天以教育服务为主。博物馆正是通过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从馆舍天地走进了缤纷的大千世界,真正走近大众身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实现了“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让文化陶冶情操”的宣传展示目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关键词:“请进来、走出去”;十博课堂;大千世界;公众需求

都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而好的教育活动,能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深奥的科学“动”起来。作为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目前馆藏珍贵文物达30000余件。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的文物苏醒,促进文物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是每一位“十博人”的责任和使命。

为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十堰市博物馆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实践活动,由“守物”人转向关注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开展十博课堂、“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十堰市博物馆阳光志愿服务队等系列活动,将馆藏文化从“幕后”推向“前台”,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活力,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融入群众生活。这不失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

一、创新“流动博物馆”教育形式

为加深中小学生对十堰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了解,增强青少年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2010年以来,十堰博物馆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创新“流动博物馆”之形式,打造“十博课堂”品牌社会教育活动,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组成了更加健全的社会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综合素质作出贡献。

(一)国旗下的讲话

2010年3月到6月,十堰博物馆联合市教育局在16所市直中小学及4所东风子弟学校相继开展“文博知识进校园”之“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十堰博物馆选派优秀讲解员,以“触摸历史文化,感受家乡魅力”为题,利用升旗仪式后的短短十分钟时间,向同学们介绍十堰的建制时间、地名由来、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让同学们深深领略到十堰历史文化之美,激发青少年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探求。整个活动历时一年半之久。“国旗下的讲话”根据中小学知识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送文博知识进校园,引导青少年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感受家乡文化魅力,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博物馆之窗

2011年9月至2012年,十堰博物馆联合市教育局启动“文博知识进校园”之“博物馆之窗”活动。先后在市直七所中小学的校园橱窗一角,以“博物馆”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全国15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各地博物馆的独特魅力。通过对博物馆广义文化的科学阐释和趣味解读,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最好的成长伙伴,引导、帮助他们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中华文化,“博物馆之窗”的开辟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时间,还能吸引他们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让他们通过这一“文明窗口”与历史对话,与文明携手。

(三)我与东风汽车

在市直中小学全面开展“文博知识进校园”活动之时,十堰博物馆联合东风教育分局也将“国旗下的讲话”及“博物馆之窗”添加了汽车文化元素送進了东风26所中小学校园。并于2011年10月联合东风教育分局启动了“我与东风汽车”参观暨征文活动,本着发扬车城共建共荣的文化传统,传承民族工业文化和现代城市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使广大东风学子更加热爱东风、热爱十堰,了解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辐射和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的熏陶滋养功能。

(四)文博知识进课堂

为了向学生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十堰博物馆于2013年6月启动“文博知识进校园”之“文博知识进课堂”活动,为学生们形象地传授文博知识,使文博知识从”进校园”逐步深入到“进课堂”,并以市柳林小学作为此项活动的第一站。十堰博物馆结合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以十堰博物馆五个基本陈列为基础,将历史知识与馆藏文化结合,采用PPT教学形式,依据十堰地方文化特色,以“一个罕见的龙蛋共存现象、“一颗国宝级古人类头骨化石”、“一座皇家斥资、设计、修建的明代古建筑群”、“一条‘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输水线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一块活的‘人类通史遗址”为主题,精心制作“六个一”课件,选派讲解员利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介绍文物保护以及博物馆知识。为了激发兴趣,加深印象,课堂穿插丰富多彩的互动。短短的一节课,在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通过生动的事例,简明的道理,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使“博物馆”变得通俗易懂,让孩子们感悟到了馆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真正的意义。此项活动陆续在全市各小学开展。

(五)快乐考古

2013年暑期,为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十堰博物馆启动了“文博知识进校园”之“快乐考古”体验活动,来自小主人报十堰小记者站涵盖全市7所学校的10名小学生感受到了模拟考古带给他们的快乐。根据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考古探方中感受田野考古过程,激发青少年对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在考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使用手铲、毛刷、竹签、洛阳铲等考古工具,对模拟探方内的遗迹、遗物实施发掘。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如何识别遗迹、遗物并介绍用途。出土遗物在经过清洗、整理之后进行修复,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到较为完整的修复过程。此次活动通过建造模拟考古探方、复原部分遗迹来营造真实的考古现场氛围,让青少年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将深奥的考古专业知识、神秘的考古过程,通过寓教于乐、动手实践的方式变成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快乐体验,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教育的参与性、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

为架起人与人、人与历史沟通的桥梁,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进一步激发残障青少年探索历史文化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文化的意识,践行文化惠民,达到文化遗产人人共享的目的,十堰博物馆于2015年4月10日,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在十堰特殊学校举办关爱盲人“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活动,为师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介绍文物知识、演奏美妙音乐,残障学生触摸体验文物、合作奏响乐曲。通过工作人员的精彩讲解,手语老师的同步翻译,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赞扬,深受师生们的喜愛。整个活动不仅开阔残疾学生们的眼界,使其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十堰博物馆将继续发挥爱国主义及科普教育的基地职能,为全市弱势群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打造“十博课堂”品牌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讲话精神,推进文化、教育资源整合发展,进一步宣传十堰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十博课堂”做成十堰博物馆社教活动的亮点和品牌。2015年,我馆在总结过去几年开展系列活动的经验后,决定打造“十博课堂”品牌活动。该活动由十堰市博物馆发起,十堰市文体新广局与十堰市教育联合主办。2015年9月28日活动正式开展,以《我们从哪里来》为主题,重点推介十堰出土的国宝级化石“郧县人”。课堂以互动游戏为主,以触摸文物为亮点,并穿插学生亲自演绎人类进化历程,给博物馆说悄悄话,以及画出心目中家乡等环节,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发言积极。十博课堂通过现场模拟体验、互动游戏教学等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精心打造了别具一格的社会教育品牌,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随后并以“十博课堂”为主题,相继推出“国旗下的讲话”、“宝宝爱恐龙”、“我们从哪里来”、“长大我要造汽车”、“十博剧场”等专题活动,获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成为十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品牌,被省、市各级媒体广泛报道。通过开展“十博课堂”活动,让“十博课堂”纳入十堰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不仅使中小学生领略丰富的文博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力量来关注、关爱孩子,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截至2018年,该活动共开展了108次,走进了89所学校,使全市35000余名青少年从中获益。

从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十堰博物馆凭借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创造性开展宣教活动,展示博物馆魅力。10年多的时间里,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军营、走进工地,活动累计190余次,接待群众约100余万人次,采用巡展的方式辅之观众的互动,对推动基层文化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博物馆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

随着历史的变迁,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过去以收藏为主转化为今天以教育服务为主。博物馆正是通过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从馆舍天地走进了缤纷的大千世界,真正走近大众身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实现了“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让文化陶冶情操”的宣传展示目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大千世界走出去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