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不良生活因素逐步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本单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优质护理过程进行观察,以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护理措施;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1
1 调查报告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55~70岁。这些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胸后骨、心前区及剑突下疼痛不适,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悸气促、心率快、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等现象,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休克。
在对这60例在院患者进行利尿、强心、扩冠、调脂、稳定斑块、吸氧、纠正心率失常等治疗后,对其进行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的措施有:冠心病的基础護理、本科室的特色专科护理。在观察期间重点检查护理的质量指标,如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落实率、介入手术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的发生率、口服药患者的漏发率、患者的满意度等。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优质护理后,其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临床症状得以好转,部分患者甚至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2 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具体措施
2.1 优质的基础性护理管理
(1)每天按时打扫患者病房,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这有助于患者保持心情愉悦。(2)在提供优质护理时,要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作息规惯,避免与患者休息时间相冲突。(3)部分冠心病患者因病情严重,无法自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帮助患者清洁口腔等部位,保持卫生清洁。(4)护理人员要积极耐心地帮助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
2.2 特色专科护理管理
(1)从患者入院开始,实施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要掌握各患者的病因、疼痛部位,确定治疗方法及减少疼痛的方法。(2)冠心病行介入患者术后规范使用上肢抬高垫,对经桡动脉穿刺患者使用上肢抬高垫以促进局部肢体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介入术后观察单:观察患者主诉、术侧肢体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及肢端温暖、使用量尺测量术侧手指肿胀消长变化;冠心病二级预防单,从五个方面对患者实施系统健康宣教、行为控制,确保优质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规范性。(3)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口服给药的过程中,为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依从性,通过应用各种工具,例如制作口服药药盘,并且针对患者外出检查而护理人员未看服到口的情况下使用延迟发药盒、口服药未发提醒卡、制定延迟发药流程等。(4)采用非药物措施:例如改善患者饮食习惯,进行有效的饮食训练:如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软食,每天食盐量<6 g,食油<25 g,科室统一购买2 g盐勺及控油壶,以具体量化指标,在给患者健康宣教时有更直接的观感认知,避免进食动物性内脏及无鳞鱼等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5)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制定早期活动计划单,明确术后康复计划。术后第一天:术后4~6 h内,患者卧床休息,行水化治疗:护理人员要协助其饮水或者经静脉通路水化以促进造影剂排出;术后12~24 h期间床头抬高至30°,每隔两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第二天,引导患者主动翻身、床上静坐,每次静坐15~20 min,每天静坐三四次,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患者非术侧肢体每天进行踝泵运动两三次,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患者术侧下肢行被动踝泵运动;第三天,患者坐在床边悬挂双腿,5~15 min/次,每天悬挂三四次,在床边缓慢步行25~50米;第四天,在床边椅上静坐1~3 h,床边步行75~100米;第五天,监护患者缓慢步行100~250 m,监护患者上下一层楼梯;术后第六天,监护患者缓慢步行400~500 m,监护患者上下两层楼梯。(6)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专业知识,使患者了解不良生活习惯与冠心病的关系,在今后的生活中克服避免。(7)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在住院时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减少其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建立冠心病患者交流群,便于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患者出院后要积极回访。
2.3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帮助冠心病患者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2)下午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严禁患者饮用浓茶、咖啡,规范饮食习惯;(3)出院前,要嘱咐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严禁停止或中断服药;在出院后第2~3周到医院复查,第4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的药物。
3 结 论
综上所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有效的优质护理同样重要,其主要通过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并进,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由本次观察发现,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