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明
摘要:动态网页样式表代码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之一,而教材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样式的优越性体会不夠,甚至会对样式代码产生繁杂难懂难学而畏学的窘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如果基于知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按照“复习——设疑——再生疑——明确——尝试迁移——拓展再迁移”的学习程序,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其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导引,参照学案与帮助文档,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及探究,只要区别①Script到Style,②外联src=*.js到link href=*.css③CSS样式代码区分定义与使用,定义在head使用在body。明确这三点,配以实践二的网页1需要完成调用,网页2、网页3需要完成定义,以达到操作实践上的方法互补,再补充灵活又机动的预定义嵌入式使用的实例尝试,CSS样式代码的三种使用方法已基本掌握,学生顺应的過程也基本达成。
同时老师例举外联的场合,如一个系统、一个平台的开发,相同的效果或样式调用屡见不鲜,外联的意义也就不见自明,样式的作用(优势)的第三点也就得到了揭示。但是,趁着学生思路的清晰,老师进而引申“样式的使用确实有效果,使用起来有什么不合理或欠妥的地方?”讨论片刻,经学生思考得出这样的现实:使用不仅像定义一样要写代码,还要框头框尾。
从而拓展再迁移。样式代码关于类的定义与使用,学生顺应过程的优化或改进。遵循随机进入教学的思想,结合“弹性认知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即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着尽可能降低学习难度,还是呼应前面的学生“优秀作文”页,再次打开该网页代码,让学生观察并点示:定义".tfcs3"前面有".",而使用时是 “class="tfcs3"”这种形式。学生自然归纳:与在前面内外联(实际上是基本的标记配对使用)区别就在于,定义时.标记{具体定义的格式内容}(前面多个点);使用时有其他标记直接加入class属性,若无则需加入P标记,例:<p class="标记">。同时再次强化方法的迁移逻辑,强调类也有内、外联。
同时再辅以学生尝试或示例操作,如利用格式工具栏中的格式标签选取".tfcs3"工具,把“优秀作文”页第一篇作文正文置成".tfcs3"标记格式,看看结果如何。那么,样式类的使用简单化,其一旦定义,使用时就可方便使用格式工具栏直接选取,就如常规的功能或格式工具栏无异。
总之,培养学生多尝试、勤思考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增强考虑问题的整体与统筹意识,会迁移、会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意义建构,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建构者。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师教学用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