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湖北襄阳东风中学,湖北 襄阳)
地理思维就是一种思考的能力,它符合人们共同的思维规律,是人们在学习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到其内部的联系,摸索出规律性的认知。当今的课程理念已不再推崇传统的“教师主体论”,而变成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还要让学生善于把握知识的规律。深厚的知识储备是思维能力提高的物质基础,要想使地理思维得到质的提升,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要督促学生夯实基础,对基本的地理概念要弄清楚,对基本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要弄透彻,只有把各种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思维才会更加流畅敏锐,从而可以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为地理学习添砖加瓦。
学生在学习中要培养地理思维,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要通过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具体的方法实施中,可以强调几点。例如,要做到讲解和练习的密切配合,处理好二者之间练习强度高低和练习数量多少的问题,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知识,又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总结知识,并分析问题、发现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关区位因素的地理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把影响各行业的区位因素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劳永逸。例如,气候、水源、土壤、市场等对农业发展有着制约;原料、劳动力、交通、市场等对工业形成制约;气候、政治、宗教、交通等对城市发展形成制约;航道、港区建设、经济条件对港口发展形成制约;水域陆域条件、经济条件、国家扶持力度等对交通枢纽形成制约;游览价值、地区接待能力、环境的承载力、交通便利性等对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制约,通过总结,我们会发现制约因素在各行业里的比重多少,经过这样科学的思维训练,进而形成牢固的地理思维,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际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一个事物,才可以发现其他人难以发现的亮点,唯有兴趣,才可以克服惰性,战胜困难,解决难点。所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可以说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措施。思维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如果不能提出疑问,思维训练也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而浓厚的兴趣恰恰会触发一系列思维的火花,如果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煽风点火”,则必将有“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深入和持久,进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促使其智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地理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要多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和地理相关的冷门知识和热点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兴趣,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如此,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亦不可忽视生活化的地理,例如最常见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缺陷,进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地方时、区时和国际期的变更线。再比如在分析淮海平原粮食低产的问题时,要让学生从地理要素去分析,再联系当地的实际地理因素,探讨低产的原因,找出解决的良策。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地理思维也会逐渐形成。
孔子的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调动一切可以启发学生固有知识的手段,让学生可以把头脑中的地理知识运用到所学的新知识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分析问题,教育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在与同学的共同探讨中找出新的解决方向。另外,老师设计的问题也一定要有深度和独特的视角,以便于不同基础的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切入点,便于思维的发散,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可以说,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留出更多思考的空间,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也可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但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所以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