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诚谏镇第二中学)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教学实践与运用对解决诸多教学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阅读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的重点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了解,避免学生因对基础教学内容不了解而无法有效理解阅读要点,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现在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阅读理解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塑造。
在学生进行阅读答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关键字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准确地找到直接与答案相关的内容。笔者了解到,学生在答题时,通常都是在粗略地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就开始答题,并没有注意到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及暗示信息,所作的答案具有相当强烈的主观思想,并且答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学生在阅读题中严重失分。
在进行阅读题目的解答时,学生必须对文本的体裁有系统的了解。例如,在了解到文本的体裁是说明文时,其出题方向大概就是考查说明文的体裁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在文本体裁是议论文时,学生就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论点及论据。在文本体裁是记叙文时,学生就应该格外注意人物及情节方面的描写等。
在进行语文阅读前,教师要提出部分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通过该方法加深学生对所阅读课文的实际印象,提升学生的课文阅读意识,改变学生的课文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问题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采用分散选择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从而保障知识阅读的全面性,使学生找到相关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知识阅读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基础阅读水平。
相较于白话文来说,文言文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无论是语言习惯,还是表达用词,都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通过通篇阅读、全文掌握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持文言文的完整性,避免学生在零散学习中出现阅读上的误区,影响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在掌握文本大致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在进行字句的拆离分析时,就不容易陷入误区,而且还能更好地发现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相比较于传统的阅读方法来说,这样也更省时,更有效。
(1)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的题型多半都是考查“一词多义”,通常情况下,这些“词”都在教材中出现过,学生对于它们的多层含义都有所了解。然而,在答题中,并不能“管中窥豹”地想当然,而是应该通篇阅读,联系上下文,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之”字是“去、往、到”的意思,作为动词来使用,而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则是作为结构助词来使用的。
(2)句子翻译
一方面,句子翻译和词语解释是相似的,着重考查的也是句子中的某一个“多义词”,考查学生是否能为这一词赋予正确的解释;另一方面,句子翻译和词句解释是不同的,因为句子翻译还要考查学生对语序的调整。很多时候,一个句子中会出现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语序上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应该将直译的内容写在草稿上,然后再放进整体的环境中进行推敲,重新确定语序,将最终的答案写在卷面上。
(3)内容理解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它们整体的内容不会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就能够道明的,需要在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中提炼出核心的部分。这就要考查学生对于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能力,也是阅读理解考核的重点内容。面对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先从原文的注释上下手,确定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重点和方法,再利用自己所有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字词的翻译和大致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分析课文知识和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无论是普通白话文阅读还是文言文的阅读,都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传授完善的阅读方法。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决定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会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和引导,让学生能在阅读中绽放个性色彩,得到阅读能力和个性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勋.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方法的探究[J].读写算,2015.
[2]刘兰英.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