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完全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笔者在下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课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缺乏灵活性是传统初中化学的最突出的弊端,教学课堂的学习内容停留在表面,脱离实际,教学方式死板单一、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化学课堂参与的兴趣大大降低,化学教学的效果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生命、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特征,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化学课堂的质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为了增加化学课堂的生活特征,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将化学教学的内容化难为易,赋予教学内容更多的生活化气息。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讲课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迫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对抽象的化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较低下。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化学课堂的生活化,将学生刚接触的化学知识的抽象概念简单化,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教师可以将课本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增强化学知识内容的生动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减少学习的难度,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调动课堂参与的活跃度。比如,在讲授“化学分子”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巧妙地举出以下的生活例子:将一袋装有核桃的袋子与装有大米的袋子打开,将两个袋子里的物品分别倒出一半,混合在一起,发现一个袋子仍然可以装得下两个袋子中物品的二分之一。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对分子间存在间隔与核桃之间存在间隔相对比,更容易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抽象概念。
增加化学课堂的生命化,必须有效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化学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具体内涵是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做到对生命的尊重,将生命教育融入化学课堂则是指导学生以人文的视角和观点来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将化学和生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树立生态文明的有关意识。初中化学课堂增加生命化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帮助。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现象的印象,通过不同角度开展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具体的生命化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特别强调安全问题,并向学生讲明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比如在“酸和碱”的化学实验中,教师通过对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废液不处理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树立环保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落实生命教育,比如,指导学生观看融入生命意识的化学课外书,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使学生加强对生命的重视。
增加初中化学课堂的生态化,要求化学教师聚焦实际存在的生活问题,组织开展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在生活中观察、实验等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此外,教师应该运用活性的化学知识,研究“生态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指导学生更多注重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态自然的关联,关注化学课本中提及的生态问题,增强初中化学的生态性。
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了解三生融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生活、生态、生命三生融合的教学模式,加强经验总结和工作改进,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努力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邵长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马美君.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