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维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对自己的讲习课堂进行完善与反思。教师争取在有限的课堂中进行高质量的课堂讲解,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语文讲习课堂中,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要讲的内容,却忽视学生的听课效果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通常会用学生成绩来判断教学的好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讲课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把学生设定为教学的重点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动脑能力以及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
随着教学思想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设计的教学环节一直都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安排,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状态,对所讲的重点内容不能清楚地去理解。所以教师设定的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安排。故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合理地把故事教学法与自己的教学课堂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2》说说写写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讲习目标,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解要让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故事进行后续的想象,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想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然后在经过小组和班级讲故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笔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进行小练笔练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语文这门学科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讲习课堂中一定要把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讲堂中,教师看重的是习题讲解,把书上的知识点讲完以后,就安排学生开始做习题练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也没有问题探究等环节,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想法,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教师应创设有趣的环节,把课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进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切苹果的,有没有发现切苹果过程中有趣的地方?这样结合课文的阅读,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后面第4小题。这样的课堂安排会比枯燥无味的习题练习更有趣味,可以启迪小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讨论环节也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讲堂环节的设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间非常少,大多数的情况都掌控在教师的手中,教师以自己讲课为主,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能力,在课堂中只扮演了听课的角色。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祁黄羊》一课的讲解时,教师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然后给学生制定讨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关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但是仅仅这样,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对于祁黄羊的精神品质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研究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祁黄羊两次分别是专门举荐的?悼公的反应怎么样?举荐解狐,文武百官、老百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会怎么说?推荐他的儿子祁午,文武百官、老百姓又会怎么说?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讨论问题。最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给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思想的转变,小学教学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逐步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完善,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活跃度,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适当地进行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自信。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灵感,选择正确的授课方式,提升语文讲堂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议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89-90.
[2]王立格.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3(2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