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鹏
(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丹义小学,甘肃 定西)
在小学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也是学生开发潜力的必修课。语文当中的作文部分对很多学生的影响都很大,然而很多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不是很强,那么作文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写好作文,其中思维导图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提出并广泛运用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即让学生没有框架和结构地写作文。虽然,学生写作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模板,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却不应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现阶段,很多学生把写作当作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也在写作上丢了很多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地审好作文题目。每篇作文都有固定的思路,学生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却不应该思路混乱、结构松散。思维导图的出现改善了学生审题不清、思维混乱、结构松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框架进行填充,让自己的作文更加有文采和生命力。
思维导图其实是一种将写作的思维进行整合的科学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把原本杂乱无章的思维过程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思维导图的内容往往是很丰富的,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具有曲线、符号、词汇、颜色等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把整个写作的思考过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思维起于学生读作文题目之时,从学生开始读题到最终的落笔,这都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是习作过程的核心,只有思考过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有深度和广度的好作文。
学生只有在平时的写作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通过思维过程分析作文的内涵和意义,充分理解命题人的思路,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让文章熠熠生辉。
写作其实是一个将较少的信息转化成富有思想、传递信息的创造性过程。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按照特定作文要求的书面语言来表达作文的思想,并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一般的,小学的习作题目分为几类,第一种是命题的作文,即给定题目;第二种是半命题作文,学生可以通过作文的一半题目进行延伸;第三种是给定一段材料,通过材料分析来写作。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必须抓住材料进行构思、起草、加工。
写作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脑袋里有内容才能下笔如有神。有的学生虽然想法很多,素材很多,但是却不能很好地用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而思维导图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学生在绘制时要先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然后在绘制了中央图像的基础上绘制分支图像,思维导图并不一定要绘制正确的图像,只要是相关的,可以延伸的,都可以绘制其中,这就是思维的发散过程,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明确写作时可以采用的“点”。
通过第一个环节,对整篇作文的理解来进行图像的绘制可以发现学生对作文的理解有很多,而第二个环节就需要对这些“理解”进行整理,通过完善导图来整理素材,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形成一个合理的、完善的结构框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懂什么才是有条理的写作结构,什么是思路清晰的结构,这些是写作上比较专业的字眼,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很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路和完善的框架。
小学作文的好坏,不仅要看主题思想是否正确,还要看文章是否有灵魂,这自然少不了对一些细节的深入描写,突出特点。一般的,一篇作文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但是有的角度并不简单,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是麻烦,所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如果出现写作阻塞,头脑空白,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另外绘制一条导图的分支线,让思路重新活跃起来。
语文可以决定学生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语文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而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很清晰地了解作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出彩,让小学生学会作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