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珍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中心小学,广东 茂名)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控制他们行为的主要元素。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即使教师使用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学习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用来提升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相对于枯燥的说教式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可视化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描述的抽象画面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章中描述的画面展现出来。学生可以用眼睛看到庐山瀑布飞泻而下的壮阔场景,用耳朵去听庐山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这样,不用教师口干舌燥地解说,小学生就能深刻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句话。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弱,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抽象的知识或者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到吃力[2]。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简单为具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游子吟”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母亲对我们的关爱,说一说自己记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过程可以缩短学生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且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荷花”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附近的公园里一起观赏荷花,以此为载体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师生互动程度。纵观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十分融洽。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经常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同样,也会因此讨厌某位老师而讨厌他所教的学科[3]。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能够信任自己,愿意向自己敞开心扉。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如果能够和学生和谐、快乐地相处,学生必然会喜欢该教师从教的学科。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互动,尤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日常生活中,教师更要像个大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心理却非常敏感,十分在意教师的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尤其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好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其闪光点进行挖掘,然后给予适当的肯定,再对学生进行鼓励,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他下一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可以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从不情愿的“要我学”变成自主积极的“我要学”,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展开有效的师生互动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